读图,完成问题。
图中断层的走向是
| A.东北—西南 | B.西北—东南 |
| C.东—西 | D.南—北 |
图中地势最高处最有可能位于该地区的
| A.东南部 | B.西南部 |
| C.东北部 | D.西北部 |
有关图示地区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区有断层,说明该地区发生过较剧烈的地壳运动 |
| B.图中河流断层处落差大,是筑坝建水电站的理想位置 |
| C.该地区两种沉积层的主要区别是沉积层厚度的不同 |
| D.该地区地表均为沉积层,说明该地区一直以沉积作用为主 |
下面是我国部分地区1951~1988年旱灾频次等值线图(单位:次),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M地的旱灾频次可能为()
| A.25次 | B.30次 | C.35次 | D.40次 |
图中①地的旱灾多发生在7~8月,其主要原因是()
| A.河流径流量小 | B.受高气压控制 | C.地下水位下降 | D.工业用水增大 |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到福建省某无人海岛进行野外考察活动。图为该岛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题。
站在图中四地观测该岛,看到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①② | B.①③ | C.④③ | D.④② |
3月21日,图中四地最晚观测到日出的地点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12是某同学在②处拍摄的太阳照片,拍摄的北京时间最不可能是
| A.5:30 | B.6:30 | C.17:30 | D.18:30 |
图为局部经纬网图,图中MN为晨昏线,阴影与空白区分属不同的日期,读图回答下题。
关于图中O、P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O、P两地日出时刻相同 | B.P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O地 |
| C.O地昼长大于P地 | D.O、P两地自转速度相同 |
如果右图表示南半球,此时北京时间可能为
| A.16时 | B.12时 | C.8时 | D.0时 |
如果图表示北半球,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巴西高原草木繁茂 | B.三江平原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
| C.湄公河正值汛期 | D.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东半球 |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题。
图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 |
| B.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
| C.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 |
| D.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 |
巴西东南部S州甘蔗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其甘蔗主要用来生产燃料乙醇。该州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燃料乙醇厂。随着国内外对燃料乙醇需求的增加,该州和巴西中南部地区更多的土地被开发为甘蔗田。据此完成下题。 燃料乙醇厂相对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 A.接近原料地 | B.接近消费市场 |
| C.利用廉价劳动力 | D.方便产品运输 |
燃料乙醇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巴西
①碳排放量增加②能源消费结构改变
③热带草原面积减少④蔗糖消费量下降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