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问题。
年份 |
森林覆 盖率 (%) |
耕地面积 (平方千米) |
年降水量 (毫米) |
气温年较差(℃) |
河流含 沙量(%) |
粮食平均亩产 (千克) |
粮食总产量 (亿千克) |
1985 |
19 |
333 |
520 |
38 |
10 |
205 |
1.025 |
1995 |
10 |
478 |
450 |
42 |
35 |
135 |
0.975 |
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十年内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
D.人口增长过快 |
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 )
A.风沙危害严重 | B.水土流失加剧 |
C.大陆性气候减弱 | D.光照条件变差 |
读“东北地区河流封冻等日数线分布图”,回答1~2题。造成M、P两地河流封冻日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海拔高低②冬季风的影响强度
③水流速度④纬度位置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松花江防汛部门,密切注意P河段冰情,采取的合理手段是()
A.利用GPS技术,分析河流未来封冻情况 |
B.利用GIS技术,定位冰块的流淌速度 |
C.利用RS技术,确定封冻河段 |
D.利用数字地球,虚拟河流封冻 |
图6为我国公路区划,图7为某地“折尺”型公路。读图6、图7回答8--9题。图7表示的公路可能位于图6中的
A.青藏高寒区 | B.西南潮暖区 |
C.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 | D.西北干旱区 |
图7中的公路呈“折尺”型,目的是()
A.防止因冻土融化导致地基不稳 | B.防止司机驾驶疲劳 |
C.防止被风沙掩埋 | D.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形 |
读“2002—2007年我国汽车产量走势图”,回答6--7题。近些年来,不符合我国汽车产量变化特点的是()
①汽车产量增长速度持续上升
②汽车产量持续增加
③2002年以来,每年增加的汽车产量数持续增加
④汽车产量的同比增长率仍低于我国人口增长率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我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跃升为汽车生产强国,正确的途径是()
①我国汽车产业应加强技术改造,增强品牌意识
②我国汽车生产企业应注重提升规模效益
③我国汽车产业要充分发挥劳动力丰富的优势
④我国的汽车产业应向西部地区转移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读图1、图2、图3。回答3--5题图1、图2和图3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 B.整体性 | C.相似性 | D.复杂性 |
受甲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 B.亚洲没有分布的气候类型 |
C.温带海洋气候 | D.分布在图2中的C处 |
同样海拔的高山地区自然带分布最复杂的是位于图3中的()
A.①处 | B.④处 | C.⑤处 | D.⑧处 |
2009年2月1日至5日,一股强冷空气自西北向东南席卷全国,如下图示所示,中央气象台及相关省市气象台连续发布寒潮警报,结合下图回答1—2题:图中A、B两地纬度相同,降温幅度却相差较大,主要原因是()
A.海陆位置的差异 B.地形的差异
C.洋流的影响 D.离冬季风源地的远近不同有关此次寒潮及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蒙古的西部地区降温幅度比东部地区大 |
B.我国南方地区降温幅度比北方地区小 |
C.寒潮的产生主要是由快行冷锋造成的 |
D.寒潮可能会带来的大雪、冻雨和狂风等天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