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问题。
| 年份 |
森林覆 盖率 (%) |
耕地面积 (平方千米) |
年降水量 (毫米) |
气温年较差(℃) |
河流含 沙量(%) |
粮食平均亩产 (千克) |
粮食总产量 (亿千克) |
| 1985 |
19 |
333 |
520 |
38 |
10 |
205 |
1.025 |
| 1995 |
10 |
478 |
450 |
42 |
35 |
135 |
0.975 |
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十年内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
|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
|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
|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
| D.人口增长过快 |
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 )
| A.风沙危害严重 | B.水土流失加剧 |
| C.大陆性气候减弱 | D.光照条件变差 |
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展,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
荒漠般的景观。图3--2--3是我国内陆某地区图,读图完成7~8题。
形成图中地区荒漠化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 A.位于内陆,气候干旱 | B.地球变暖,气候异常 |
| C.地球运动,地形上升 | D.过度开发,水土流失 |
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业灌溉 | B.人口压力和人类活动不当 |
| C.矿产资源开发 | D.气候异常 |
长江中下游平原誉称“鱼米之乡”,但汉代“或火耕而水耨,或江南卑湿,丈夫早
夭”,农业经济落后。古代不利开发的自然条件是( )。
①水系分隔②土质黏重③气候潮湿④交通落后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据此回答4~5题。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车辆跟踪 | B.合理分配车辆 | C.降低能耗 | D.提高运营成本 |
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技术③数字导航技术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③ |
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图中所示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
| A.平原 | B.丘陵 | C.高原 | D.山脉 |
图中所示地区的自然条件可重点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
| A.天然橡胶 | B.棉花 | C.茶叶 | D.甜菜 |
与松嫩平原相比,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 )。
| A.热量丰富 | B.土壤肥沃 | C.地形平坦 | D.人少地多 |
图14示意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变化,读图回答29-30题。
若甲地(23°26′S)与C的经度相同。当甲地与C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时,日期约为
| A.4月8日或9月5日左右 | B.5月6日或8月5日左右 |
| C.11月7日或2月8日左右 | D.6月22日或3月21日左右 |
当直射点从B移向C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越来越大 |
| B.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北极地区的极夜范围越来越小 |
| C.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越来越小 |
| D.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北极地区的极夜范围越来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