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鞠躬尽瘁直接了当锋芒毕露 | B.通霄达旦洋洋得意别出心裁 |
C.五彩斑斓迫不及待张皇失措 | D.眼花缭乱毫不犹豫消声匿迹 |
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为了把自然灾害降到最低,我市许多学校未雨绸缪,举行了灾难求生救生大演练。 |
B.对于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歪曲事实的做法,中国人民无不义愤填膺。 |
C.古往今来成就大事者,不惟有惊天之才,更兼有坚韧之志,因而,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我们应该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
D.李敏打算在暑假和几位同学结伴出游,到大自然中去享受天伦之乐。 |
下列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不是”应调到“质量”的前面) |
B.他晚年变得穷愁潦倒,其根本原因是他家族企业的破产所引起的。(在“晚年”后面加“之所以”) |
C.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由于赖斯付出了“八倍的辛劳”,使她从一个备受歧视的黑人女孩成为世界著名的外交家,奇迹般地完成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嬗变。(删掉“由于”) |
D.我们不能不否认,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 将“否认”前的“不”字删掉) |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宏观来看,人们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是无关紧要的。 |
B.百万大军锐不可当,直袭敌人内部。 |
C.海豚那惟妙惟肖的精彩表演,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
D.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天衣无缝。 |
下列诗句不正确的是( )
A.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飞 | B.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C.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D.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
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
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 对偶 反复 夸张 | B.对偶 对偶 排比 对偶 |
C.借代 反复 排比 对偶 | D.对偶 反复 对偶 比喻 |
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
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C.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