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A.洪涝 B.旱灾 C.寒潮 D.鼠害

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人口外迁
④房屋加固             ⑤组建志愿者队伍   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南美洲东北部地处热带,但从海岸到大陆内部各地气候不尽相同。图中M城(海拔44米)和Q城(海拔199米)图①②反映了本区不同季节的气压分布情况(单位:百帕),图③④为M城与Q城气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M城、Q城与气候的统计图组合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图季节太阳直射南半球,M地吹东北信风无降水,③为M城气候统计图
B.图①②显示赤道无风带一年中两次经过M地且有信风从大西洋带来丰沛的水汽,降水丰沛,④为M城统计图
C.Q城海拔高,距海近,平均气温低,降水丰富,④为Q城的统计图
D.②图季节Q城为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所以③图为Q城的统计图

造成M城与Q城气候异同的主要原因是

A.两地所在的纬度位置,是决定两地年温差均小的主因
B.赤道低气压的摆移,是决定两地年温差较小的主因
C.两地距海的远近,是造成M城远较Q城湿润的主因
D.两地海拔的差异,是造成M城远较Q城湿润的主因

下图左为“世界某区域图”,右图是风力统计曲线,其中两条折线对应 左图中甲、乙两地,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乙两地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及判断理由是

A.甲 — ②,乙 —①甲地西部有山脉阻挡,会减缓冬季盛行西风风速;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较强,夏季风速很小,变率大。
B.甲 — ③、乙 — ②甲地纬度高,7、8月受西风影响大;乙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较长,风速较小
C.甲 — ②、乙 —③甲地西部有山脉阻挡,会减缓冬季盛行西风风速;乙地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大
D.甲 —①、乙 — ②甲地受西风影响时间长,冬季风速大,乙地反之。

造成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是: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②地形起伏 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④海陆位置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读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影响图中等降水量线分布呈南北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①纬度因素②地形因素③海陆位置④洋流⑤盛行西风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若A城市处于雨季,且A、B两城市所在国家对应的日历上显示不同日期,北京时间可能为
A.6月6日9:30 B.12月10日10:30
C.6月5日11:30D.12月5日12:30

国庆长假期间,北京雾霾现象重现,用有关这种自然现象的地理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近地面天气系统有利雾霾天气形成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列有关雾霾天气控制下的城市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的昼夜温差变大 B.清晨郊区的能见度比市中心更低
C.城市的热力环流增强 D.清晨市中心的能见度比郊区更低

下图阴影部分为沿30°N的部分区域垂直剖面图,平行四边形内为与该区域对应的6000米高空水平面某时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与M点对应的地面上的点相比,N点所对应的地面上的点

A.气温低 B.气压高 C.降水少 D.光照强

影响M气压系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太阳辐射 C.地形地势 D.季风环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