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预测图。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将是

A.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
B.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均有增加
C.水电消费大幅度下降
D.新能源消费增幅最大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旅游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是沿P地(40°N,116°30′E)和Q地(30°N,120°15′E)所作的一幅地形剖面图,图中河流R1、R2、R3、R4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别占全国年径流量的0.8%、2.1%、1.8%和37%。读图回答各题。

图中R1、R2、R3、R4四条河流的名称分别是

A.黄河、钱塘江、长江、珠江[ B.松花江、黄河、海河、长江
C.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D.黄河、淮河、长江、珠江

对以上河流的整治工作,首要任务都是

A.发电 B.防洪
C.灌溉 D.航运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左图)与局部区域水文图(右甲、乙图),完成各题。

左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Ⅰ.①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Ⅱ.①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②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Ⅲ.①河中下游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
Ⅳ.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Ⅰ、Ⅱ B.Ⅰ、Ⅲ
C.Ⅱ、Ⅳ D.Ⅲ、Ⅳ

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
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公里
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
B.有利于其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
C.改善其航运条件
D.减小洪水危害

图乙为4月1日和4月2日连续两日测得图甲中L河水文站流量变化图,导致L河流量变化如图乙所示的主要原因是

A.连续暴雨 B.气压变化
C.气温变化 D.连续阴雨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下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11
33
33
31
11
13
33
33
31
22
31
31
31
11
12
31
31
11
11
11
31
11
11
11
11


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最有可能会导致
A.干旱发生频率增加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洪涝发生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状况进行了评估。图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数。完成下题。

图中前30名城市中,拥有宜居城市个数为1的省级行政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A.川、云、徽 B.湘、鄂、粤
C.云、湘、冀 D.浙、闽、鄂

读图,回答各题。

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资源丰富
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D.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

A.光照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下图为上图中某区域1950年和2000年环境变化示意图,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水污染 D.次生盐渍化

该地区的城镇分布的特点及成因是

A.沿公路分布——交通便利
B.分布在森林里面——环境优美
C.选择地形平坦处随机分布
D.城镇沿河流分布——水源充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