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东北地区优越的农业资源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
A.商品粮、棉基地 | B.商品粮、林业生产基地 |
C.商品粮、油菜基地 | D.商品棉、林业生产基地 |
1979--2000年,我国蔬菜种植规模和种植地区分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表1、表2,完成1~2题。
表1我国蔬菜种植面积、总产量
年份 |
种植面积(万h㎡) |
总产量(万t) |
1979 |
18.0 |
896.0 |
1980 |
360.6 |
16335.2 |
1999 |
1335.0 |
40513.5 |
2000 |
1523.7 |
42399.7 |
表2我国商品蔬菜种植面积的分布
区域 |
1980年 |
1999年 |
大城市郊区 |
70% |
20% |
其他农区 |
30% |
80% |
1.1979--2000年我国蔬菜()
A. | 种植面积2000年比前一年增加最多 | B. | 单位面积产量经历了高-低一高的变化 |
C. | 单位面积产量下降 | D. | 城市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减少 |
2.从1980--1999年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分布的变化,可以推断出()
A. | 沿交通干线出现一批蔬菜种植基地 | B. | 农村地区蔬菜的商品率降低 |
C. | 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小 | D. | 通过大规模垦荒,增加了耕地面积 |
下图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回答(1)~(2)题。
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 |
![]() |
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 |
|||
![]() |
(1)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 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2)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 B.乙地区属于开发驱动型的城市化
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 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
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下面两道问题。
(1)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 |
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
B. |
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面积 |
C. |
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
D. |
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 |
①③ |
B. |
②③ |
C. |
①④ |
D. |
②④ |
6.下列陆地自然资源中,体现非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
A.土地资源 | B.森林资源 | C.石油资源 | D.光热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