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联改革的区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工业化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必要途径,中国工业化历程曲折复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为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企业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的军事和民用工业。

材料二:学者王曙光认为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先声,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起点。

——引自《从洋务运动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工业化实践与工业化思想》

(2)你是否赞同该学者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材料三:新中国头三年,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取得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实现国家工业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但选择一条什么样的国家工业化道路,对党和政府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以苏联的经验和作法为蓝本……以求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摘编自高军峰《“一五”期间新中国国家工业化道路的内涵》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选择了怎样的工业化道路,并分析选择该道路的背景。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自创立以来就对国家治理、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选拔权由上层贵族垄断,重门第轻才学。隋统一全国后,由政府出面,采用公开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考生自由报考,平等竞争,按考试成绩录用。凡录用者由政府委派官职……科举制度的创立,扩大了招揽人才的门路,人才选拔权集中到中央政府。

——改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材料二:北宋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发展,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在考试方法上实行糊名法,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比以前大大增加,宋太宗在位二十多年,科举取士近万人。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资料选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宋时期科举制发展的表现。

材料三: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强化君权,明朝提倡尊孔崇儒。科举考试必须从四书五经中命题,严格规定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要求答卷由八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应试的人只顾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试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摘编自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材料三中八股取士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股取士的主要危害。

材料四:科举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有其复杂的社会因素。科举选官因适应了统治的需要,自隋唐以来就成为中国历代统治者选官的主要途径。科举考试经过初级到高级的层层考试与选拔,统治者的意识形态深入应试士子的心里,从而形成一个有利于统治的思想基础。科举的制度化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和公平竞争的机会,无论贫富皆以苦读经书、科第成功为荣,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编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4)根据材料四概括科举制存在上千年的原因。

“危”与“机”并存,关键是在危机中能否把握住正确的航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新经济政策成功地应付了数年战争留下的直接危机。到1926年时,工农业产量已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危’与‘机’并存,关键是在危机中能否把握住正确的航向。”(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叙述完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9年9月﹣1958年10月,宁夏大事年表

1949年9月

23日,银川解放;月底,宁夏全境解放

1949年10月

18日,中共宁夏省委宣告成立;23日,宁夏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1952年4月

全省12个市、县共53个区、328个乡全面完成土地改革

1954年7月

23日,宁夏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1956年12月

92.23%的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2.62%的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银川市90.95%的私营工商业实现公私合营

1957年12月

超额完成“一五”计划工农业生产主要产品预计指标

1958年10月

2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宣告成立

——根据《当代宁夏日史(第一卷:1949.7﹣1958.12)》整理

(1)依据材料,结合当时国内形势,说明宁夏上述变化发生的背景。

(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时期宁夏的发展变化。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缺一不可。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品读名言——沐浴智慧之光】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这位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梳理线索——展现体育之力】

材料二: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国。“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梳理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主要线索。(至少两点)

【唱响歌曲——体悟音乐之魂】

材料三:如图是部分歌曲节选。

(3)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从材料三中任选一首歌曲加以说明。(示例除外)

示例:《国民革命歌》反映了国民革命时期的历史,体现了北伐将士们英勇斗争的精神。

【阅读报刊——感受劳动之美】

材料四:《人民日报》(1964年11月20日)报道:一九六二年年底,焦裕禄来到兰考县工作时,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三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但是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说:“不改变兰考面貌,我绝不离开兰考!”

材料五:《人民日报》(1972年1月27日)报道:王进喜和他的战友们,就是带着这种要为国家承担压力的高度责任感,来到了大庆……对战友说:“……同志们,摆开战场,甩开钻机干吧!这一下子可要把石油落后帽子扔到太平洋去了!”

(4)根据材料四、材料五及所学知识,从两位人物身上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