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 A.实验法 | B.比较法 | C.观察法 | D.分类法 |
如图中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b极板处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符合这一情况的是()
| a极板 |
b极板 |
x电极 |
Z溶液 |
|
| A |
锌 |
石墨 |
负极 |
CuSO4 |
| B |
石墨 |
石墨 |
负极 |
NaOH |
| C |
银 |
铁 |
正极 |
AgNO3 |
| D |
铜 |
石墨 |
负极 |
CuCl2 |
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分别装有稀硫酸、氯化铜溶液、饱和食盐水,把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插入甲,把分别与直流电源正、负极相连的C1、C2插入乙,把分别与直流电源正、负极相连的C3、铁片插入丙。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丙中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乙中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
| B.C1、C2分别是阳极、阴极,锌片、铁片上都发生氧化反应 |
| C.C1和C3放出的气体相同,铜片和铁片放出的气体也相同 |
| D.甲、乙中溶液的pH逐渐升高,丙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
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OH)2+2Ni(OH)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 |
| 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 |
| 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 |
| 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 |
往含0.2 mol NaOH和0.1 mol Ba(OH)2的溶液中持续稳慢地通入CO2气体,使CO2气体充分参加反应,当通入气体为6.72 L(S.T.P)时立即停止,则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和通入CO2气体的体积关系正确的图像是(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 )



A.B.C.D.
以纯锌作阴极,以石墨作阳极,电解某浓度的硫酸锌溶液,阴极产物均附在电极上(阴极产物也不再参加反应损耗),通电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迅速撤去电极,若在电解后的溶液中加入4.95 g Zn(OH)2固体,则恰好能使溶液恢复到原浓度,则整个电解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为(标准状况)
| A.0.56 L | B.1.12 L | C.2.24 L | D.3.36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