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
2011年12月22日,“浙江骄傲——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评选揭晓。他们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人,他们的行动指引着每一个人。请你也加入到这份感动中来。请细读下面三则材料,概括他们能成为“浙江骄傲”的共同理由。
材料一 龚学明,在自己收入并不高的情况下,15年间,花费70余万元,捐助了100多名贫困学子,并给全国各地的5600余名贫困学子找到了爱心使者,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助学红娘”。
材料二 吴菊萍,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住宅小区,看到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其手臂骨折,受伤较重,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
材料三 叶霄雯,松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09级幼师班学生。当松阳县西屏镇市口村一幢房子意外起火,她在火灾中临危不惧救出两人,被当地百姓称为“最美姑娘”请你参考示例,为当选为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衢州最美教师”集体写一段颁奖词。
示例:
材料:龚学明事迹(见材料一)
龚学明颁奖词:洗车行挣来的,是贫困少年的学业,推介摊募来的,是社会捐助的热忱,十五年的坚持,翻山越岭给出去五千多个期盼,节衣缩食撑起来慈溪好人龚学明,不是教师,滋润了许多孩子的灵魂,不是富人,守护了慈善行动的尊严。
材料:陈霞、姜文、江忠红是衢江四小的三位老师,他们挽救了煤气中毒的一家三口的生命。
“最美教师”颁奖词:
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结尾处写道:“有一天学术进步,这海底是要变为可以自由通行的。”如果有可能实现海底旅行,你最想亲历书中哪一个章节里的情景?请选择一项,结合小说内容和你的阅读感受简要说明。
A.《在海底平原上散步》
B.《价值千万的珍珠》
C.《沉没的大陆》
D.《章鱼》
邻居小咏今年刚满18岁,是第一批迈入成年的00后(2000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出生的人)。请仿照示例,从下列名句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写在送给他的贺卡上,并根据所选的名句写出你的祝福。
A.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示例)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愿你勇攀人生的高峰,去领略世界的美丽和壮阔。
今年暑假,小乔初中毕业了,爸爸计划带他去自驾旅游。小乔在《世界博览》杂志里看到这样的一则广告,很感兴趣,想报名参加。请你帮小乔说服他爸爸参加这个活动。(120字左右)

非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两封信,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人际交往”的两封信
【甲】
青春热线编辑:
你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自己的人际交往很不自信。我很怕别人忽略我、讨厌我。每当我和别人打打闹闹或者开玩笑时都很开心,但是之后我又在想,他们会不会觉得我太疯了?有时我会遇到心眼儿多、圆滑的人,他们其实只是占了点小便宜,但我总感觉他们要害我。我有时也会怀疑,是不是我把自己看得太重了,但就是始终无法放下戒备心。和别人接触我总是提心吊胆,把他们说过的话翻来覆去地想。
我害怕与别人接触。接触过后我又很自卑,怕别人讨厌我,我总感觉我的性格有问题,但是我的好朋友都说我的性格很好,我又觉得他们在骗我。我好恐惧,好焦虑,你能帮帮我吗?
沉 思
【乙】
沉 思:
你好!认真读完你的来信,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你在与人交往时内心的纠结和困扰。这样的矛盾情绪让你感到很恐惧、很焦虑,也很迷茫、很无助。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和心情。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我同一性探索”的关键时期。处在这个时期的人会非常强烈地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并以此为参照来对自己评价和定位。在自我同一性探索完成后,随着成长以及心理能量的不断积累,我们的关注点就会慢慢从外部转移到内部,也就是从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转变为形成相对稳定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可。到这个时候,我们对别人的评价就会有“批判接受”的能力,可以平静地接纳善意的、有改进意义的评价,而不理会那些不公平的或不切实际的评价。
从你来信的叙述中,我基本可以推测你的心理发展正处在自我同一性探索尚未完成的阶段,所以会格外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感到“提心吊胆”,生怕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这种状态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心理发展并走向成熟的一个阶段,你也不需要过于焦虑。但是,如果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调整,会极大地有利于积极、顺利地完成这个成长任务。
自我调整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进行,一是学会悦纳自己并好好地爱自己,二是建立并明确自己的心理界线。学会悦纳自己是在自我同一性探索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因为对周围人际关系的种种担心和猜疑,折射出的正是我们对自己的不满意。如果潜意识里有一个不合理的信念,认为自己不值得别人喜欢,不值得被爱,现实中我们往往会把这种信念投射到周围人的身上,认为别人会讨厌自己,对自己有看法。但如果我们能够从内心真正接纳自己,愿意无条件地去爱那个真实但不完美的自己,就会发现“别人觉得我不好,我就一定不好”这个不合理信念的荒唐之处,就能够淡定豁达地做最好的自己,从而达到由内而外的身心和谐,实现自我同一性的圆满状态。
建立并明确自己的心理界线是我们照顾好自己感受的一个重要保证,也是自我同一性完成的一个标志。举个例子来说,你信中提到的一个场景,当遇到心眼儿多、圆滑的人时,知道他们只是要“占点小便宜”,那么要忍让接受还是拒绝反抗呢?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心理界线来作评估:如果是无关痛痒的事情,自己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面对且不会造成困扰,那就可以接受;如果是触碰到了自己的心理底线,忍让会令自己内心很不舒服,那么就要毫不犹豫地拒绝。你所提到的戒备心,其实也是这个层面的问题,你并不需要完全放下戒备心,更不需要违背自己内心的感受去信任或迎合别人,只需要依据自己的心理界线去把握戒备的分寸,既不草木皆兵,也不开门揖盗。
当然,这两个方面的调整说起来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也需要你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和耐心。但我相信,只要你愿意,一定能够凭借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完成发展任务,照顾好自己的感受,自信、乐观地经营好自己的人际交往,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理正能量。
小月儿
(选自《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心箱》2015年6月30日,略作删改)
(1)“沉思”来信有何目的?你觉得“沉思”看了“小月儿”的回信会有哪些启发?
(2)选出下列表述与材料相符的一项。
A.“沉思”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拒绝与人交往。
B.“小月儿”认为人在自我同一性探索完成后,依旧非常强烈地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C.“小月儿”建议“沉思”要无条件接纳真实但不完美的自己,努力实现自我同一性的圆满状态。
D.“小月儿”结合“沉思”的来信内容,分析了戒备心的危害,并指出如何依据自己的心理界线去把握戒备的分寸。
(3)根据对象选择得体的语言才能达到劝说的效果。以【乙】文画线句为例,结合加点词分析“小月儿”劝说的效果。
(4)“心箱”是有关青少年心理咨询的知名栏目,走过了十五六个春秋,可是近两年这个栏目停办了,很多读者大呼可惜,强烈要求继续开办,你赞同吗?结合这两封信和生活经验阐述理由。
根据语境,完成任务。
班上有些同学写作文经常使用“呆萌”“666”“酱紫”“抓狂”之类的网络词语。对此,语文老师提出了“如何看待作文中使用网络词语”的问题,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请拟写100字左右的发言稿,要求有观点,有理由,有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