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四地区的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四地区可能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导区位因素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地:种植园农业----气候 | B.乙地:商品谷物农业----交通 |
| C.丙地:混合农业----地形 | D.丁地:乳畜业----水源 |
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
| A.甲主要生产水稻,只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
| B.乙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
| C.丙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饲养牛羊,机械化水平很低 |
| D.丁主要生产鲜奶及乳产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区 |
温家宝总理于2010年10月2日至9日对希腊、比利时、意大利、土耳其进行正式访问,出席第八届亚欧首脑会议,并在会议期间前往柏林与德国总理会晤。上述国家中,具有扼守“三洲五海之地”位置优势条件的是
| A.希腊 | B.德国 | C.意大利 | D.土耳其 |
总理的专机于当地时间10月2日14时抵达雅典(38°N,24°E),此时北京时间为
| A.10月2日4时 | B.10月2日8时 | C.10月2日20时 | D.10月3日0时 |
我国积极致力于发展同欧盟的友好合作关系,欧盟的总部布鲁塞尔是以下哪国的首都
| A.比利时 | B.荷兰 | C.瑞士 | D.奥地利 |
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图为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
| B.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
| C.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
| D.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
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①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是
|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加强 |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 |
| C.氯氟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 | D.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 |
图中所示的各项内容之间的平衡,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 | B.差异性 | C.规律性 | D.不均衡性 |
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A—B—C三地陆地自然带依次是
| A.温带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 | B.温带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
| C.热带雨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 D.荒漠带、草原带、落叶林带 |
有关图13中陆地自然带地域分异的正确说法是
①产生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差异②产生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热量差异
③三个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更替 ④三个自然带由低纬向高纬更替
|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图示地区盛行西北风时,太阳直射点及江苏地区所处的季节分别是
| A.南半球夏季 | B.南半球冬季 | C.北半球冬季 | D.北半球夏季 |
图为世界洋流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若图示地区为太平洋,则对形成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主要作用的洋流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渔场都分布在寒暖流交汇处 | B.顺洋流航行节省时间和燃料 |
| C.洋流将使沿海地区变得湿润 | D.洋流只会加剧海洋污染程度 |
图为海陆间地理事物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如果此图表示海岸地带的海陆风环流,则图中环流发生的时间是
| A.白天 | B.夜晚 | C.夏季 | D.冬季 |
如果此图表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季风环流,则图中箭头a表示
| A.东北季风 | B.西北季风 | C.东南季风 | D.西南季风 |
如果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图中箭头a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
| A.海面蒸发 | B.陆地降水 | C.地表径流 | D.水汽输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