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表示某特大城市距离市中心4千米范围内城市各功能区占土地面积比例变化图,完成问题。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功能区依次是
A.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商业区 |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及绿化区 |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及绿化区 |
科学地规划城市有利于
A.使每一寸土地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
B.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分工与联系 |
C.分散城市职能,重点建设某一种功能区 |
D.完全摆脱地理环境的影响,建设生态城市 |
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下题。
1.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
A. |
自北向南增高 |
B. |
自西向东增高 |
C. |
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
D. |
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
2.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 |
海拔 |
B. |
降水 |
C. |
热量 |
D. |
坡向 |
图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
A. |
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 |
B. |
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 |
C. |
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 |
D. |
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出量年份逐一对应 |
2.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出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
A. |
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
B. |
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 |
C. |
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
D. |
水资源总量呈流动式下降 |
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完成下题。
1.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出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A. | 10时 | B. | 13时 | C. | 16时 | D. | 19时 |
2.当日,日落于黄河站的()
A. | 东方 | B. | 西方 | C. | 南方 | D. | 北方 |
3.据此推算,黄河站此次极夜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的()
A. | 9月21~30日 | B. | 10月1日~10日 |
C. | 10月11~20日 | D. | 10月21~30日 |
图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白浅云层、被卷到控制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
A. |
副极地低压带 |
B. |
西风带 |
C. |
副热带高压带 |
D. |
东北信风带 |
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A. |
反气旋、冷锋 |
B. |
反气旋、暖锋 |
C. |
气旋、冷锋 |
D. |
气旋、暖锋 |
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
A. |
中心区,沙尘扬升 |
B. |
边缘区,沙尘扩散 |
C. |
中心区,沙尘沉降 |
D. |
边缘区,沙尘沉降 |
下图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地面高度),是连续三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读图回答下题。
1.据图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
A. |
合肥小于南宁 |
B. |
株洲大于石家庄 |
C. |
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 |
D. |
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 |
2.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
获得太阳辐射多少 |
B. |
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
C. |
下垫面性质的差异 |
D. |
对流层厚度的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