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世纪50年代扩建的鞍山钢铁企业,拥有职工50万人;70年代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等兴建的宝山钢铁企业,规模与鞍钢差不多,最初需职工3万人,现在职工不足2万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体力劳动量相对增加 |
B.钢铁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 |
C.对劳动力知识、技术的要求逐渐增加 |
D.对原料的利用率、加工深度不断提高 |
我们的气象工作者经常利用气象气球来获取一定方面对流层的气象数据,在下列各地点中,气象气球上升高度最高的是( )
A.0° | B.30°N | C.60°N | D.90°N |
下图为某地“蔗·牛·菇”循环经济模式图,回答以下两题。该地可能位于我国的( )
A.山东 | B.甘肃 | C.广西 | D.内蒙古 |
该循环经济产业模式( )
A.饲养奶牛比饲养肉牛每亩多获利5 600元 |
B.推广菇泥还田,利于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 |
C.实现产业衔接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
D.受交通条件影响较小 |
下图为“某年部分国家、城市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两题。四个城市中 ( )
A.北京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大 |
B.首尔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小 |
C.东京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该国人均水平 |
D.上海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该国人均水平 |
影响上述城市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 B.大气环流 |
C.交通网络 | D.产业结构 |
下图为“某平原地区大城市区域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该城市高速铁路通车后,汽车长途客运站拟搬迁至M地,其主要原因是 ( )
①减轻城市环境污染 ②密切铁路与公路的联运,旅客集散便捷
③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运输压力 ④城市边缘地带土地租金较低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2010年11月12日成渝城际客运专线(成都—重庆)全线开工,建设工期为4年,全长约309公里。2010年10月26日,沪杭高铁正式通车,该工程正线全长160公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影响成渝高铁和沪杭高铁建设的主导因素是 ( )
A.政治因素 | B.经济因素 | C.国防因素 | D.科技因素 |
成渝城际客运专线、沪杭高铁建设中遇到的自然障碍分别是 ( )
A.地势起伏、河网密布 | B.穿山越岭、地质复杂 |
C.沼泽广布、干旱缺水 | D.高寒缺氧、气候湿热 |
沪杭高铁开通带来的影响有 ( )
①沪杭两地间的航空运输量增加 ②促进沿线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③实现长三角主要城市间的“同城效应” ④形成新的出海通道,促进对外开放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