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
(2)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3)将40℃时的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写一张即可).
(4)4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5)甲的热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可采用法(填"冷却结晶"或"蒸发结晶").
组成相似的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①Cu(NO3)2溶液和CuSO4溶液都含有大量(填离子符号)。
②向Cu(NO3)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片,充分反应后,可看到的现象是 ,下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2)除上述实验外,在溶液中与Cu(NO3)2和CuSO4均能反应的物质还有 、 (任举二例,填化学式,下同)
(3)在溶液中能与CuSO4反应而不与Cu(NO3)2反应的物质有 (任举一例)。
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初中化学中许多实验都用到了盐酸。
(1)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观察到瓶口有 产生。下列实验中一定不会用到盐酸的是 (填序号)。
A.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B.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D.除去铁钉上的锈迹
(2)用盐酸按照下图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的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以下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滴加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
B.另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D.加入金属Cu片,产生气泡
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
溶解度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KNO3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1)若要比较KNO3与 NaC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水的质量和 。
(2)20℃时,各取NaCl、KNO3固体3.5g分别加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状态的是 溶液。
(3)若将上表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成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 (填序号)
A.0℃~20℃B.20℃~40℃C.40℃~60℃D.60℃~80℃
如图所示为①硝酸钾、②氯化钠、③硼酸(H3BO3)的溶解度曲线图。由图可知:
(1)当温度为25℃时,硝酸钾、氯化钠和硼酸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请用序号作答)。
(2)图中P点表示硝酸钾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从图中可得到的有关硼酸溶解度的信息有:硼酸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 (任写一条)等。
南海、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是我国固有领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
(1)海水制盐。从海水制取的粗盐中含有泥沙、硫酸镁和氯化钙等杂质,为得到较纯的氯化钠,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如下操作:
a.加过量的Ba(OH)2溶液;
b.加稍过量的盐酸;
c.加过量的Na2CO3溶液;
d.过滤;
e.蒸发。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加Na2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 。
(2)海水淡化。下图是一个简易的蒸馏法淡化海水的装置。证明得到的水是淡水的方法是 。
(3)海水制镁。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在上述转化过程中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填反应顺序号)。海水中本身就含有氯化镁,则①、②两步的作用是 。
(4)海水“制碱”。氨碱法制纯碱是先通过化学反应生成NaHCO3和NH4Cl,NaHCO3结晶析出,再加热NaHCO3制得纯碱。
①氨碱法制纯碱中生成NaHCO3和NH4Cl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反应中生成NaHCO3和NH4Cl的质量比为84∶53.5,NaHC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请分析NaHCO3结晶析出而NH4Cl没有结晶析出的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