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杭州一模)如图是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示意图,其中S1、S2为双缝,D为光屏,实验中观察到屏上O点为中央亮纹的中心,P1为第一级亮纹的中心,若将双缝间的距离变小,其他条件不变,则( )
A.屏上的干涉条纹的间距将变大 |
B.屏上的O点可能出现暗条纹 |
C.屏上P1位置仍然可能为亮条纹的中心 |
D.屏上P1位置可能为暗条纹的中心 |
如下图所示,光滑平面上,一物块以速度v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当物块运动到P点时,对它施加一水平向左的恒力。过一段时间,物块反向通过P点,则物块第二次通过P点时的速率
A.大于V | B.小于v | C.等于v | D.无法确定 |
先后用相同材料制成的橡皮条彼此平行地沿水平方向拉同一质量为m的物块,且每次使橡皮条的伸长量均相同,物块m在橡皮条的拉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加速度a与所拉橡皮条的数目n的关系如图所示。若更换物块所在水平面的材料,在重复这个实验,则图中直线与水平轴间的夹角θ将
A.变大 | B.不变 | C.变小 | D.与水平面的材料有关 |
多用电表测电阻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测量前检查表针是否停在左端的 “O”位置,如不在则要进行欧姆调零 |
B.用“×1”欧姆挡,若指针恰好在刻度30~50的正中,则待测电阻为40Ω |
C.用“×1K”挡,若指针偏转角度太大,应换成“×100”或“×10”或“×1” |
D.每次换挡后都要重新欧姆调零 |
如图所示,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微粒,以初速度v0,从A点竖直向上射入真空中的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微粒通过电场中B点时,速率vB=2v0,方向与电场的方向一致,则A,B两点的电势差为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一内壁粗糙的环形细圆管,位于竖直平面内,环形的半径为R(比细管的直径大得多),在圆管中有一直径比细管内径略小些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小球的质量为m,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的最低点时对管壁的压力为7mg。此后小球便作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能通过最高点,则此过程中小球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是
A.0.5mgR | B.mgR | C.2mgR | D.3mg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