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有δ、γ、α三种晶体结构,以下依次是δ、γ、α三种晶体不同温度下转化的图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δ-Fe晶体中与相邻铁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的铁原子有8个 |
B.γ-Fe晶体中与相邻铁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的铁原子有12个 |
C.α-Fe晶胞边长若为a cm,γ-Fe晶胞边长若为b cm,则α-Fe和γ-Fe两种晶体的密度比为b3∶a3 |
D.将铁加热到1500 ℃分别急速冷却和缓慢冷却,得到的晶体结构不相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
下图是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每一步都能一步实现的是
甲 |
乙 |
丙 |
丁 |
|
A |
FeCl3 |
FeCl2 |
Fe2O3 |
Fe(OH)3 |
B |
Cu |
CuO |
CuSO4 |
CuCl2 |
C |
NO |
HNO3 |
NO2 |
NH3 |
D |
Si |
Na2SiO3 |
SiO2 |
SiF4 |
下图是氯气的制备以及氯、溴、碘的非金属性比较实验,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装置D的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2不能与NaCl溶液反应置换出氯气 |
B.装置B中可盛放水吸收氯气中的HCl气体 |
C.装置E下层呈现紫红色 |
D.装置E中有机试剂层呈现紫红色,能说明非金属性Br>I |
将几滴KSCN(SCN一是“类似卤离子”)溶液加入到酸性的含有Fe3+的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将该红色溶液分为两份:①向其中一份中加入适量KMnO4溶液,红色褪去;②向另一份中通入SO2,红色也褪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①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KMnO4将SCN一氧化,使Fe(SCN)3消失 |
B.②中红色褪色的原因是SO2将Fe3+还原为Fe2+ |
C.SCN一在适当条件下可失去电子被氧化剂氧化为(SCN)2 |
D.②中红色褪色的原因是SO2将SCN一还原 |
亚硝酸钠(有毒性,市场上很易与食盐混淆)是一种常见的工业用盐,广泛用于物质合成、金属表面处理等,物理性质与NaCl极为相似。相关化学性质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NO2稳定性大于NH4 NO2 |
B.NaNO2与N2 H4反应中,NaNO2是氧化剂 |
C.可用KI-淀粉试纸和食醋鉴别NaNO2和NaCl |
D.分解NaN3盐每产生1 mol N2转移6 mol e一 |
如图装置,将溶液A逐滴加入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为浓盐酸,B为MnO2,C中盛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褪色 |
B.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A1C13溶液,则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 |
C.若A为醋酸,B为贝壳,C中盛过量澄清石灰水,则C中溶液变浑浊 |
D.若A为浓硫酸,B为Na2SO3固体,C中盛石蕊试液,则C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