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其结果不可能是
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
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
C.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
D.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 |
下列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Ⅰ1为携带者。可以准确判断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B.Ⅱ4是携带者 |
C.Ⅱ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 |
D.Ⅲ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1/2 |
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
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 |
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
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
按照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刺激害虫产生抗药性,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 |
B.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反复舔食树洞中的蚂蚁不断伸长的结果 |
C.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长期的相互选择 |
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只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 |
B.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 |
C.下丘脑可调节垂体的活动 |
D.血液中一定含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下丘脑有抑制作用 |
我国人群中高度近视的发病率为1%,某班级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下面的方法中哪种是不正确的
A.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
B.保证被调查的群体足够大 |
C.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
D.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