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4分)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之 谋:为……谋划。
B.请剑服 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小步快走。
D.王乃剑士七日 校:使……较量。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日夜相击前②河内凶,则移其民河东
B.①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不厌②甚矣,汝不惠
C.①今夫子必儒服见王②则天下之民皆引领望之矣
D.①太子乃见王②合从缔交,相为一

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
①“庄子当能。” 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 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⑥“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翻译句子
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用“ / ”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记新疆边防
纪昀①
戊子②昌吉③之乱,先未有萌也。屯官以八月十五夜犒诸流人,置酒山坡,男女杂坐。屯官醉后,逼诸流妇使唱歌,遂顷刻激变,戕杀屯官,劫军装库,据其城。十六日晓,报至乌鲁木齐,大学士温公促聚兵。时班兵散在诸屯,城中仅一百四十七人,然皆百战劲卒,视贼蔑如也。温公率之即行。至洪山口,守备刘德叩马曰:“此去昌吉九十里,我驰一日至城下。是彼逸而我劳,彼坐守而我仰攻,非百余人所能办也。且此去昌吉皆平原,玛纳斯河虽稍阔,然处处策马可渡,无险可扼者。所可扼者,此山中一线路耳!贼得城,必不株守,其势当即来。公莫如驻兵于此,借陡崖遮蔽,贼不知多寡,俟其至而扼险下击,是反攻为守,反劳为逸,贼可破也。”温公从之。
及贼既至,德左执红旗,右执利刃。令于众曰:“望其尘气,虽不过千人,然皆亡命之徒,必以死斗,亦不易当。幸所乘皆屯马,未经战阵,受创必返走,尔等各擎枪,屈一膝跪,但伏而击马,马逸则人乱矣!”又令曰:“望影鸣枪,则枪不及贼,火药先尽,贼至反无可用;尔等视我旗动,乃许鸣枪。敢先鸣者,手刃之!”俄而贼众枪争发,砰訇④动地。德曰:“此皆虚发,无能为也。”迨铅丸击前队一人伤,德曰:“彼枪及我,我枪必及彼矣。”举旗一挥,众枪齐发。贼马果皆横逸,自相冲击。我兵噪而乘之,贼遂歼焉。温公叹曰:“刘德状貌如村翁,而临阵镇定乃尔。参将、都司⑤徒善应对趋跄⑥耳!”故是役以德为首功。然捷报不能缕述曲折,今详著之,庶不湮没焉。
(选自《清文观止》)
[注]①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三十一岁中进士。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博古通今,机智诙谐,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乾隆三十七年开四库全书馆,纪晓岚受命为总纂官。先后历时十九年,编纂完成了巨著《四库全书》。②戊子:乾隆33年,1768年。③昌吉:新疆省县名。④砰訇(pēng hōng):拟声词。多用以形容巨大声响,此指枪弹声。⑤参将:官名,与今之上校相等。都司:都指挥使司,为四品武职。⑥趋跄:趋行快步走,这里形容依附权势的样子。见《诗·国风·齐风猗嗟》:“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未有萌也萌:征兆,迹象
B.然皆百战劲卒劲:强劲有力
C.马逸则人乱矣逸:安逸
D.我兵噪而乘之乘:追击

下面六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刘德“临阵镇定”的一组是()
①视贼蔑如也②是彼逸而我劳,彼坐守而我仰攻
③公莫如驻兵于此④德左执红旗,右执利刃
⑤敢先鸣者,手刃之⑥举旗一挥,众枪齐发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昌吉之乱时守备刘德叩马献策、临阵从容的动人事迹,三言两语便把一个其貌不扬却料事如神、指挥若定的将官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B.屯官醉后逼迫诸流妇唱歌,结果诸流妇奋起反抗,杀了屯官,抢了仓库,占据城池,酿成一场变乱。
C.城中守军虽然只有一百五十来人,但都是些身经百战的将士,在刘德的正确指挥下,很快就全歼了上千反贼。
D.叛乱分子都是些乌合之众,他们骑的马也是没有上过战场的屯马,所以守军的火枪一响,他们就互相冲撞,乱作一团。

把第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望其尘气,虽不过千人,然皆亡之徒,必以死斗,亦不易当。(4分)
译文:
⑵尔等视我旗动,乃许鸣枪。敢先鸣者,手刃之!(3分)
译文:
⑶然捷报不能缕述曲折,今详著之,庶不湮没焉。(3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纵囚论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 "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转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注】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周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期:希望
B.是上贼下之情也贼:揣度,揣摩
C.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约:约束
D.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本:根据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 / 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
C.然此必无之事也 /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D.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 / 敏于事而慎于言

《纵囚论》以反对纵囚为主题.下面表示欧阳修反对纵囚的最根本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
B.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C.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
D.信义行于君子,而形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每段议论时都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论点,并大量运用对比技巧以形成强劲的说服力.
B.文章透过现象看本质,推勘太宗与死囚的心理活动,一反前人的赞许,一针见血地道破纵囚与自归的动机各是邀取名声与侥幸求生.
C.全文以情理,恩德为两经,以太宗,死囚为两纬,丝丝衔接,环环紧扣,明承暗接,前伏后应,使整篇议论交织一体,文势流贯畅达.
D.文章通过议论,指出纵囚不近情理,非治国之法;不见恩德,非圣人之法.最后引出文章主旨.鲜明地表达了欧阳修顺应人情,严肃法治的政治观点.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将为穹谷嵁岩①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凌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②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③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使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④.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馀.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 "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注】①嵁岩:峭壁. ②天作地生:天地间自然形成. ③度土:治理水流,修筑城邑的工程. ④蠲之浏如:蠲(juān),除却污秽;浏如,水很清的样子.
下列句子中带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石焉,翳于奥草翳:遮蔽
B.视其蓄,则溶漾纡馀纡馀:曲折萦回的样子
C.公之择恶而取美择:选择
D.林麓之崖,间厕隐显间厕:交杂错置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有石焉,翳于奥草②有泉焉,伏于土涂.
③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④永州实惟九疑之麓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下列句子中的带点字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辇山石,沟涧壑 B.芟其芜,行其涂
C.视其蓄,则溶漾纡馀 D.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联系全文,对本文内容与特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即小见大,化无为有,以新堂为媒介,借事明理,托物言理,言从新堂而起,意却在新堂之外,把题旨确立在如何为政上,内容充实,立意颇高.
B.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以叙发端,经叙而议,议后再叙,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会贯通,做到景情事理的和谐统一.
C.文章交错运用偶句和散句,散中有整,参差多变,音节徐疾相济,形成一种行文流畅,顿挫有节的艺术风格.
D.从整体上看,文章结构以翻腾开合,跌宕多姿取胜,且在直起直落中饶有映衬,对比之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八大山人传
陈鼎
八大山人,明宁藩宗室,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恢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父某,亦工书画,名噪江右,然喑哑不能言。




甲申国亡,父随卒。人屋承父志,亦喑哑。左右承事者,皆语以目;合则颔之,否则摇头。对宾客寒暄以手,听人言古今事,心会处,则哑然笑。如是十余年,遂弃家为僧,自号曰:“雪个”。未几病颠,初则伏地呜咽,已而仰天大笑,笑已,忽跌踊跃,叫号痛哭。或鼓腹高歌,或混舞于市,一日之间,颠态百出。市人恶其扰,醉之酒,则颠止。岁余,病间,更号曰:“个山”。既而自摩其顶曰:“吾为僧矣,何可不以驴名?”遂更号曰:“个山驴”。数年,妻子俱死。或谓之曰:“斩先人祀,非所以为人后也,子无畏乎?”个山驴遂慨然蓄发谋妻子,号“八大山人”。其言曰:“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外史氏曰:“山人果颠也乎哉?何其笑墨雄豪也?余尝阅山人诗画,大有唐宋人气魄。至于书法,则胎骨于晋魏矣。问其乡人,皆曰得之醉后。呜呼!其醉可及也,其颠不可及也!”
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性孤介:孤傲,有骨气。
B.颖异绝伦:独一无二,无人能比。
C.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十分佩服。
D.名噪江右:长江下游以西地区。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或鼓腹而歌,或混舞于市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B.斩先人祀,非所以为人后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C.子无畏乎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
D.合则颔之,否则摇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大山人从小聪慧异常,八岁就能作诗,特别擅长绘画,他画的荷花、龙、栩栩如生,极为传神。
B.国破家亡之后,八大山人的生活遭遇剧变,由贵族公子沦为混迹街头的乞丐。在装聋作哑十多年后出家为僧,几年后又因死了妻儿还俗。
C.八大山人后来常常于醉中作画,在宽大的画纸上,用破笤帚洒墨,用坏帽子涂抹,拿起笔画成山林丘壑,花鸟竹石,极为精妙。
D.作者认为八大山人诗画有唐宋气魄,书法有魏晋风骨,其成就跟他的痴迷癫狂分不开,后人难以企及。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承事者,皆语以目
(2)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忽顾也,其颠如此。
(3)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霍光传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久之,少儿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既壮大,会为骠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至平阳传舍,遣吏迎霍中孺。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还,复过焉,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征和二年,时上年老,宠姬钩弋赵婕婷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后元二年春,武帝崩,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
光为人沉静详审,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
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盍主,内安女后宫为婕妤,数月立为皇后。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盍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臣旦愿归符玺,入宿卫,察奸臣变。”候司光出沐日奏之。书奏,上不听。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盍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
(节选自《后汉书·霍光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平阳传舍,遣吏迎霍中孺传舍:专有地名
B.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绝:断绝往来
C.光甚谊之谊:通“义”,认为(他)忠义、讲原则
D.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德:感恩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霍光为人沉静详审的一组是()
①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
②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光甚谊之。
③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④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
⑤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许。
⑥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光之父霍中孺以县吏的身份替平阳侯家办事,跟侍女卫少儿私通生下了霍去病,后娶妻又生下了霍光,从此就互相不知音讯,霍去病直到长大以后,才了解了自己的身世。
B.霍去病去世后,霍光做了奉车都尉,皇帝出行时随车驾侍奉,皇帝回来时,侍侯在身旁。出入皇宫二十多年,为人小心谨慎,未曾有过过失,很受皇帝的亲近信任。
C.皇帝想立宠姬赵婕妤的儿子为继承人,让大臣辅助,仔细观察后,觉得只有霍光能担当此重任,于是叫画工画了一幅周公背着成王朝见诸侯的图赐给霍光。
D.霍光的大女儿嫁给了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为妻,生下一女儿,年龄与孝昭皇帝的年龄相当,霍光把她送入后宫做婕妤;几个月后就立为了皇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