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珪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
议曰: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明罚,所以齐政也。夫枕干雠敌,人子之义;诛罪禁乱,王政之纲。然则无义不可以训人,乱纲不可以明法。故圣人修礼理内,饬法防外,使夫守法者不以礼废刑,居礼者不以法伤义;然后暴乱不作,廉耻以兴,天下所以直道而行也。
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也。法之不二,元庆宜伏辜。又按《礼》经,父雠不同天,亦国家劝人之教也。教之不苟,元庆不宜诛。然臣闻在古,刑之所生,本以遏乱。仁之所利,盖以崇德。今元庆报父之仇,意非乱也;行子之道,义能仁也。仁而无利,与乱同诛,是日能刑,未可以训。元庆之可宥,显于此矣。然而邪由正生,理心乱作。昔礼防至密,其弊不胜;先王所以明刑,本实由此。今傥义元庆之节,废国之刑,将为后图,政必多难;则元庆之罪,不可废也。何者?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故圣人作始,必图其终,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故曰:“信人之义,其政不行。”且夫以私义而害公法,仁者不为;以公法而徇私节,王道不设。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
如臣等所见,谓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可使天下直道而行。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谨议。
(选自陈子昂《复仇议状》,略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枕雠敌干:武器
B.故圣人修礼理内,法防外饬:整齐
C.今义元庆之节傥:如果
D.然后其闾墓旌:表彰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居礼者不法伤义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B.仁而无利,乱同诛客亦知夫水月乎
C.元庆可宥,显于此矣二虫又何知
D.编之令,永为国典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一篇议论文,文章谈法说礼,先叙后议,叙议结合,通过徐元庆“手刃父仇,束身归罪”这一案例,阐述了“礼”与“法”的辩证关系。
B.作者认为,对徐元庆不予处置,于法不容;予以处置,于礼不合。这就是徐元庆案的特殊性。
C.在作者看来,徐元庆杀害朝廷命官,虽然触犯“国章”,有违“政纲”,但为父报仇,情有可原,束身归罪,勇气可嘉,所以其罪可恕。
D.作者认为,徐元庆之所以孝义高尚超过古人,行为正义使当时的人佩服,是因为他舍生忘死达到了道德标准,这个道德标准是符合礼义的。

将文言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明罚,所以齐政也。
(2) 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
(3)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阶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众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士之至者,阶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播州冉氏兄弟琎、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闻阶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遂诣府上谒,阶素闻冉氏兄弟,敕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冉安之若素有,居数月,无所言。阶将谢之,乃为设宴,阶亲主之。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琎兄弟饮食而已。阶以微言挑之,卒默然。阶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明日更辟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去,如是又旬日,请见阶,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以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阶不觉跃起,执其手曰:“此阶志也,但末得其所耳。”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阶大喜曰:“阶固疑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阶不敢掠以归己。”遂不谋于众,密以其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诏以琎为承事郎,权发遣合州,璞为承务郎,权通判州事……
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天生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碁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且诛溃将以肃军令。又移金戎于大获,以护蜀口。移沔戎于青居,兴戎先驻合州旧城,移守钓鱼,共备内水。移利戎于云顶,以备外水。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又属嘉定俞兴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节选自《元史·余阶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阶大更敝政,遴选守宰更:改革B.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所以用蜀:用来治蜀的方法
C.与分庭抗礼分庭抗礼:平等的礼节 D.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起:起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豪杰之士趋期立事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B.阶将谢之,乃为设宴,阶亲主之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C.阶以微言挑之,卒默然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D.贤于十万师远矣则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3.对下列句子间的语义关系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集众思,广众益 ②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③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④阶素闻冉氏兄弟,敕入即出见之⑤居数月,无所言 ⑥又移金戎于大获,以护蜀口。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⑥/④/⑤
4.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余阶素闻冉氏兄弟贤能,于是亲自到他们的住处拜访,设宴款待,终于赢得冉氏兄弟的信任,答应出山帮余阶。
B.冉氏兄弟初到余府,韬光养晦,不发一言,不献一计,对此,余阶则愈觉得他们在“观我待士之礼”,便更别馆处之。
C.余阶治蜀期间,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革除弊政、设置招贤馆、选拔任用有才华的人,采纳冉氏兄弟建议,筑城屯田,使蜀富实。
D.贤能之士必有过人之处。冉氏兄弟不语则已,一语惊人,与余阶不谋而合,犹如刘备三顾茅庐而得“隆中对”。

张敞字子高,本河东平阳人也。勃海、胶东盗贼并起,敞上书自请治之。天子征敞,拜胶东相,赐黄金三十斤。敞辞之官,自请治剧郡,非赏罚无以劝善惩恶。吏追捕有功效者,愿得一切比三辅尤异。天子许之。敞到胶东,明设购赏,开群盗令相捕斩除罪。吏追捕有功,上名尚书,调补县令者数十人。由是盗贼解散,传相捕斩。吏民翕然,国中遂平。
是时,颍川太守黄霸以治行第一入守京兆尹。霸视事数月,不称,罢归颍川。于是制诏御史:“其以胶东相敞守京兆尹。”自赵广汉诛后,比更守尹,如霸等数人皆不称职。京师渐废,长安市偷盗尤多,百贾苦之。上以问敞,敞以为可禁。敞既视事,求问长安父老。偷盗酋长数人,居皆温厚,出从童骑,闾里以为长者。敞皆召见责问,因①其罪,把其宿负(过去做的坏事),令致诸偷以自赎。偷长曰:“今一旦召诣府,恐诸偷惊骇。愿一切受署。”敞皆以为吏,遣归休。置酒,小偷悉来贺,且饮醉,偷长以赭污其衣裾。吏坐里闾阅出者,污赭辄收缚之,一日捕得数百人。穷治所犯,或一人百余发,尽行法罚。由是桴鼓稀鸣,市无偷盗,天子嘉之。
敞为京兆,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数从之。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②拊马。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妩。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然终不得大位。(节选自汉•班固《汉书•张敞传》)
[注]①贳:shì,宽贷,赦免。②便面:一种用来遮住面部的扇子。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致诸偷以自赎 致:捉到,抓住
B.自请治剧郡非赏罚无以劝善惩恶劝:劝告
C.霸视事数月,不称视事:任职
D.偷长以赭污其衣裾污:涂抹,作记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上名尚书调补县令者数十人 B.天子数从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
C.有司以奏敞 D.有过于画眉者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下列对张敞能够成功治理勃海、胶东盗贼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张敞得到皇帝赐给的三十斤黄金,因此治盗的经费充足,打击盗匪得心应手。
B.张敞得到皇帝特许的政策,捕盗有功的官吏可以记功提拔,优待可以超过京畿三辅地区之同等情形。
C.张敞得益于群盗发生内讧、互相残杀,才平息两地之盗患。
D.张敞手下官吏精明强干,能够当县令的就有几十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张敞主动要求担任胶东相,治理盗贼,安定民众,全国于是平安无事。
B.由于黄霸曾经被评为政绩第一,自以为是,结果京城长安治安混乱,盗贼特别多,皇帝特地下令让张敞代理京兆尹职务。
C.张敞以盗制盗,让几个盗贼头子在自己手下任职,并要他们在府衙摆酒庆贺,小偷们都来饮酒,于是乘机将他们逮捕。
D.皇帝十分器重张敞,多次采纳他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张敞生活小节比较随便,皇帝也没有加以责备。

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荀)彧①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②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日:“真吾主也。”
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大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日:“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态,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诸将欲乘胜遂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適③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日:“善。”乃南征。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谭为尚军所败,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太祖还救之,遂从定邺。又从攻谭于南皮,冀州平。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苟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四·郭嘉传》)
「注」①荀彧:曹操的谋士。②太祖:曹操,其子曹丕称帝,追封其为魏大祖。③適:通“嫡”,古时候称正妻所生的儿子,有时候专指正妻所生的长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 中月出于东山之上
B.于是遂去之赵王于是遂造相如奉壁西人秦
C.以待其变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D.又从攻谭于南皮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郭嘉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①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 ②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③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④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 ⑤唯奉孝为能知孤意 ③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
A.①②④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社会政治大动荡的时代,郭嘉根据自己的立场和观察选择自己的“主公”。他先是北见袁绍,后来又投靠曹操,表现了郭嘉“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的择主原则。
B.郭嘉是由于荀或的推荐才得到曹操的赏识的,他擅长于分析时局形势以及各个政治军事集团内在的矛盾,有利于曹操在政治军事上的决策,从而成为曹操重要的谋士。
C.“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是郭嘉在官渡之战后对是否乘胜追讨谭、尚作出的分析,这个看法的提出是建立在对人性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事实证明了郭嘉料事的准确,最终使得曹操坐收渔人之利。
D.曹操在郭嘉去世后南下荆州,结果“于巴丘遇疾疫,烧船”,惨败后的曹操想起了这位年轻而又诡奇的谋士,也令人对郭嘉能够一瞥之下看出他人肺腑的惊世才能产生无限遐想。

卢怀慎传
开元元年,卢怀慎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三年,改黄门监。薛王舅王仙童暴百姓,宪司按得其罪,业为申列,有诏紫微、黄门覆实。怀慎与姚崇执奏:“仙童罪状明甚。若御史可疑,则他人何可信?”由是狱决。怀慎自以才不及崇,故事皆推而不专,时讥为“伴食宰相”。又兼吏部尚书。以疾乞骸骨(1),许之。卒,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成。遗言荐宋景、李杰、李朝隐、卢从愿,帝悼叹之。
怀慎清俭不营产,服器无金玉文绮之饰,虽贵而妻子犹寒饥,所得禄赐,于故人亲戚无所计惜,随散辄尽。赴东都掌选,奉身之具,止一布囊。既属疾,宋景、卢从愿候之,见敝箦单藉,门不施箔。会风雨至,举席自障。日晏设食,蒸豆两器,菜数碟而已。临别,执二人手曰:“上求治切,然享国久,稍倦于勤,将有奸人乘间而进矣,公志之!”及治丧,家亡留储。帝时将幸东都,四门博士张星上言:“怀慎忠清,以直道始终,不加优赐,无以劝善。”乃下制赐其家物百段,米粟二百斛。帝后还京,因校猎鄂、杜间,望怀慎家,环堵庳陋,家人若有所营者,驰使问焉,还白怀慎大祥(2)。帝即以缣帛赐之,为罢猎。经其墓,碑表未立,停跸临视,泫然流涕。诏官为立碑,令中书侍郎苏廷页为之文,亲自书。
(节选自《新唐书》)
[注](1)乞骸骨:即请求辞职回家,意思是请国君赐还自己的身躯回家去。(2)大祥:丧祭名,父母死后,二十五个月而祭称大祥。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止一布囊(只) B. 见敝箦单藉(草垫)
C. 公志之(记述)D. 停跸临视(帝王出行的车驾)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1)若御史可疑(2)若入前为寿
B. (1)以疾乞骸骨(2)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 (1)家亡留储 (2)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D. (1)驰使问焉 (2)积善成德而圣心备焉
3.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中看出卢怀慎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
(1)仙童罪状明甚。若御史可疑,则它人何可信 (2)故事皆推而不专,时讥为“伴食宰相”(3)奉身之具,止一布囊(4)敝箦单藉,门不施箔(5)于故人亲戚无所计惜
(6)望怀慎家,环堵庳陋
A. (1)(3)(5)B. (2)(4)(6)
C. (3)(4)(5)D. (3)(4)(6)
4.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 卢怀慎担任黄门监时,有诏命卢、姚二人覆核查实薛王舅王仙童暴虐百姓一案,他们两人对御史台办案表示怀疑。
B. 卢怀慎与姚崇共同执掌朝政,他自认为才能不如姚崇,凡事推重姚崇,概不专断。
C. 卢怀慎并非凡庸之辈,他对玄宗“享国久,稍倦于勤,将有奸人乘间而进”的分析是非常深刻且颇有预见性的。
D. 卢怀慎身居高位,甘于清贫,房屋破旧,竟不能遮风蔽雨,治理丧事,家中没有积蓄;临终之际仍心忧国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吴县人,童髻入学,才气奔放,与所善张灵纵酒放怀。诸生或笑之,慨然曰:“闭户经年,取解元如反掌耳。”
弘治戊午,举乡试第一。主考洗马梁储还朝,携其文示詹事程敏政,相与叹赏,遂招寅往还门下。储奉使,寅乞敏政文以饯。已未会试,敏政为考官,同舍生徐经,以币交敏政家人。为给事华昶所参,语连寅,俱下狱,掠问无状,竟坐乞文事,论发浙藩为吏。不就,放浪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蠡,归筑室桃花坞,与客日饮其中,尝缘故去其妻,自伤放废,无所建立,譬诸梧枝旅霜,苟延何为?复感激曰:“丈夫虽不成名,要当慷慨,何乃效楚囚。”因图其石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作《伥伥》诗,读者悲之。
宁王朱宸濠慕其名而厚币聘之,寅察其有异志,佯狂以归。其学务穷研造化,寻究律历(历法),求扬马、元虚、邵氏音声之理而赞订之,旁及风鸟壬遁太乙,出入天人之间。其应景诗文,不甚措意,谓后世知我不在是。奇气时发或寄于画下笔则追唐宋名匠厌苦征求亦不尽其所至。晚乃皈心佛门,自号“六如”,年五十四卒。
(节选自《明史拟稿》)
【注】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用以借指处境窘迫的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所善张灵纵酒放怀  善:交好 
B.为给事华昶所参 参:弹劾
C.竟坐乞文事 坐:因……犯罪  
D.不就,放浪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 就:就绪,指官员任职期满。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币交敏政家人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B.宁王朱宸濠慕其名而厚币聘之 某所,而母立于兹
C.其学务穷研造化       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D.寅奇气时发,或寄于画    月出于东山这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伯虎从小就才气奔放,关键时常常表现出满腔的豪气和十分的自信。
B.因受到程敏政案的牵连,唐伯虎弃官为民,放浪漫游,但他始终没有沉沦。
C.唐伯虎参加乡试时写了一篇很漂亮的文章,深得两个主考官的赞赏,于时被招纳为门下,任其往来。
D.唐伯虎在诗歌、绘画、天文、历法等方面都很有造诣,不愧为“才子”称号,但他最后还是心归佛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