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人才辈出,他们为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我们有必要记住他们。请问下列文字所描述的“他”或“她”是谁?把答案直接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他是唐朝著名僧人,中印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著有《大唐西域记》一书。( )
(2)他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却受冤屈而死,因而深受人们的同情与爱戴。( )
(3)她是元代对我国棉纺织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一位普通妇女。( )
(4)他是最负盛名的元杂剧作家,代表作是《窦娥冤》。( )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班同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围绕“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个主题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同学们了解到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既有许多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并把几个严重失误列举出来:
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同学们还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的途径,找出了以下三张图片:
请将三张图片的英文字母代号与代表严重失误史实的序号对号入座,填于下表空格中。
序号 |
① |
② |
③ |
图片 |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是以史为鉴,通过对“ ①“大跃进”的探究,你认为我们从中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悄然转变新旧交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词:“……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上演了“娜拉式的出走”,她不惧舆论压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与溥仪离婚。
材料三: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1)联系材料一、二,说说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
(2)有人说,材料三中的现象在当时中国农村非常普遍,对此观点你如何理解。
【拨云现日除旧革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在当时人的心目中,与“皇帝倒了”相提并论的是“辫子割了”……鲁迅先生曾不止一次地说过,他感谢辛亥革命,就是因为从此可以不带辫子而自由自在……辫子比皇帝更直接地使每个普通老百姓感受到革命浪潮的冲击……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写出材料一中“2132年”前的历史事件和2132年后,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历史事件
(2)分析材料一中“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句号”的含义,并从材料二中找出与此含义相近的内容。
(3)试从政治和思想两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4)有人认为剪辫意味着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觉得这只是表面现象,革命后社会秩序还很乱,革命没成功。列举史实说明,你对此的理解。
【聚焦危机改革创新】人类历史上,社会进步往往与改革相伴而生。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1)联系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思考图1和图2分别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的图1、图2,尝试分析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的特点。
(3)为迅速克服危机,美国宣布推行新政,请回答出这次新政的名称,并说出这次新政“新”在何处?
(4)面对危机,新政是如何应对材料一中所反映的问题?
(5)上一小题中,美国所采取的改革措施,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减少对抗倡导和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中,俄国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灾难,使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人民喊出“打倒沙皇”“土地、面包与和平”等口号
材料二:劳合﹒乔治:“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1)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后,是如何实现材料一人民的愿望的?
(2)材料二中的“和约”指的是什么?从材料二“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可以看出,签署这份“和约”的这次会议的是实质是什么?
(3)材料二中“对战胜国进行报复”,说明由这份“和约”为核心而建立的新秩序,是否能真正起到和平的效果?对此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