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各100粒)的绿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如下表。
装置 |
甲 |
乙 |
丙 |
丁 |
||||
场所 |
日光下 |
日光下 |
黑暗中 |
黑暗中 |
||||
温度 |
23 ℃ |
23 ℃ |
23 ℃ |
23 ℃ |
||||
棉花干湿状态 |
潮湿 |
干燥 |
潮湿 |
干燥 |
||||
数日后种子 萌发情况 |
发芽 |
未发芽 |
发芽 |
未发芽 |
发芽 |
未发芽 |
发芽 |
未发芽 |
92 |
8 |
0 |
100 |
93 |
7 |
0 |
100 |
(1)根据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 。
(2)种子萌发后,如果继续培养几周,幼苗生长较好的应该是 组。你判断的理由是: 。
(3)要证明“黑暗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在实验设计上可选用 作对比。
(4)丙组中有7粒种子没有萌发,请你给一个合理的解释:
家鸽是大家熟悉的鸟类,根据家鸽的翅膀、肌肉与骨骼肌的图,请回答:
(1)家鸽的 变成翼,翼呈 ,羽毛着生不重叠,意义是增大与空气的接触,利于飞行。
(2)在家鸽的肌肉中最发达的是 ,这与飞行时达动两翼运动有密切关系。
(3)从家鸽的骨骼来看,胸骨明显向外突出形成 ,这有利于肌肉的着生。
(4)家鸽的长骨中空,骨较轻,有利于 。
下图为大熊猫、蚯蚓、中华鲟、扬子鳄四种动物,请回答:
(1)中华鲟和扬子鳄都生活在长江生态系统中,中华鲟是用 呼吸,而扬子鳄是用 呼吸。蚯蚓和大熊猫都生活在陆地上,蚯蚓用 呼吸,大熊猫有与呼吸有关的特有结构是 。
(2)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3)我国四川省卧龙地区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对上图动物中的 进行就地保护。
(4)根据体内有无 的特征,可将上图动物中的蚯蚓与其他三种分开;后代的成活率大大提高的生殖方式是 为代表的一类动物,无性繁殖能力比较强的是 代表的一类动物。
蚂蚁是同学们熟悉的昆虫,一到夏天我们就能看到它们忙碌的身影,下图就是它们搬运食物场面。
(1)图中表现了蚂蚁的 关系,蚂蚁有雄蚁、蚁后、工蚁和兵蚁之分,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蚁群的生活,这说明蚂蚁具有 行为。
(2)蝗虫和蚂蚁都有三对足,所以它们都属于 动物,它们一生中都要蜕几次皮,其皮的作用主要是 。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动物,有的还是人类的好朋友,请你仔细观察图中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动物有口无肛门的是 ,(填字母)身体呈辐射的是 (填字母)。将上述动物A、C、D与B、E、F分开的依据是 。
(2)上述动物中与蝗虫的相同特征最多是 (填字母),其呼吸器官是 。
(3)上述动物开始有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是 (填字母)。
(4)为B类动物运动提供动力的是 ,控制其运动方向的结构是 。
(5)F类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上述动物中恒温动物是 。(填字母)
“世上只有妈妈好”,动物母亲也伟大,请看下面的资料:
最慈爱的妈妈:箭毒蛙妈妈产卵后,会将受精卵背到很高的凤梨科植物的树冠上,这里的树叶间会形成一个个“小水塘”,既湿润,又安全,不过,每次箭毒蛙老妈只能背一个卵宝宝,但为了孩子们的美好未来,它会不厌其烦地往返一趟又一趟,直到安置好所有的宝宝;然后,还会在每个“婴儿房”内定期排下一颗未受精的卵,给孩子们当食物。
最瘦的妈妈:象海豹妈妈怀孕前体重有700多千克,怀孕后体重飞快增长,小宝宝一出生,它的体重又会迅速减少将近300千克,真是为子消得妈憔悴,身材消瘦终不悔啊!
最“可怕”的妈妈:凯门鳄妈妈皮肤覆盖角质鳞片,满嘴獠牙,可此刻看起来也充满柔情蜜意,因为它的嘴巴里衔着它的宝宝,她只是想用大嘴巴把宝宝运到安全的地方而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妈妈:章鱼妈妈在洞穴口守护着一团卵宝宝,还不时用触腕温柔地抚摸着卵宝宝,搅动海水,为它们带来最新鲜的氧气。她寸步不离地守护在这里,没有吃任何东西,持续几周后,直到有一天,它发现卵宝宝们有动静,就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孵化出来的小章鱼推出洞穴,最后安详地倒在洞穴旁。
(1)上述动物中,胚胎发育在母体内完成的是 。
(2)凯门鳄也可以水陆两栖,但它不是两栖动物而是爬行动物,请列举一条理由加以说明 。
(3)上述动物的这些繁殖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是属于 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