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

(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B的焦距         凸透镜A的焦距。(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2)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3)为了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            (选填“大”或“小”)。
(4)若小磊将物距调整为20cm,并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他应在上表给出的三个透镜中选用焦距为         cm的凸透镜。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吉祥物“冰墩墩”热度不减。我国南方某地被称为“世界陶瓷之都”,生产了陶瓷版“冰墩墩”“雪容融”摆件,非常可爱。小军有幸买到一个,他用以下方法测量了冰墩墩的密度。

(1)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____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

(2)将冰墩墩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天平的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天平平衡后,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冰墩墩的质量 m _____ g

3)小军测量冰墩墩的体积时发现冰墩墩放不进量筒,于是他把烧杯装满水,把冰墩墩放进烧杯完全浸入水中后,测得水流出了 200 c m 3 ,由此可计算出该冰墩墩的密度为  _____ k g / m 3 (水的密度 ρ 1 . 0 × 10 3 k g / m 3 );

4)他查数据发现陶瓷密度为 ρ 陶瓷 2 . 38 × 10 3 k g / m 3 ,他认为冰墩墩_____实心的(选填不是)。

小华用如图1甲所示电路,测量标有“ 2 . 5 V ”字样小灯泡的电阻,现有器材:电源( 3 V )、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20 Ω 2 A )、开关、导线若干。

(1)根据图1甲,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图1乙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应调至_____端。

(3)闭合开关,移动滑片 P ,发现灯泡始终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可判断故障是_____。

(4)排除故障后进行实验。移动滑片 P ,当电压表示数为 2 . 2 V 时,电流表示数如图2甲,为_____ A ,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_____ Ω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画出小灯泡和滑动变阻器的 I U 图象,如图2乙。根据图象可知:小灯泡两端电压越大,电阻越_____;当滑动变阻器电阻与小灯泡电阻相等时,小灯泡消耗的功率是_____ W

(6)小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滑片,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都无法调到 0 . 5 V 。现增加一个阻值为 20 Ω 的定值电阻 R 和一个开关,对原电路进行改进,使小灯泡两端电压能在 0 . 5 V 3 . 0 V 之间变化,测出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阻。请在图3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要求电路连接后不再拆接。

在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因素的实验中,用几根一端封有相同橡皮薄膜的玻璃管进行实验,在5号管中装入盐水,其它管中装入水,如图。

(1)玻璃管下方薄膜鼓起的程度可反映液体_____的大小。

(2)根据图甲中三支相同玻璃管薄膜鼓起的程度,猜想: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质量、重力、体积或_____有关。

(3)图乙中,4号管上段更粗,下段与2号管粗细相同,两管中水的总长度相同,发现两管薄膜鼓起的程度相同,可得: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质量、重力、体积都_____。

(4)图丙中,5号管和2号管的液柱长度相等,利用5号管和2号管可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的_____是否有关。

(5)为了探究液体长度对液体压强的影响,选用2号管和6号管进行实验,6号管水柱比2号管水柱长,实验时需控制两管水柱的_____相等。

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对课本的实验进行改进,如图。

(1)为了避免声音通过底部固体传出,利用磁悬浮装置使发声体悬浮于空中,A磁体上端为 N 极,则B磁体下端为_____极。

(2)将内部充有少量空气的气球口系紧,并悬挂于玻璃罩内壁,实验过程发现气球体积变大,说明罩内气压变_____。

(3)罩内空气不断减少,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了,但发声体上方的轻质小球照旧跳动,说明发声体仍在_____。

(4)本实验无法抽成绝对真空,需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得出:真空_____传声。写出一个运用类似研究方法的实验:__________。

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中:

(1)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比较_____来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

(2)加热 10 m i n 后,测得水的温度如图,该示数为_____

(3)多次实验后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分析可得: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比沙子吸收更_____的热量。

(4)根据实验结论推理: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更_____。

升高的温度/

5

10

15

20

加热水的时间/ m i n

2 . 5

5

7 . 5

10

加热沙子的时间/ m i n

1

2

3

4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