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现象或反应的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反应
原理解释
A
水在高温下难分解
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B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Al2O3熔点高于Al单质
C
向氯化银的悬浊液中加入KI生成黄色沉淀
Ksp(AgI)<Ksp(AgCl)
D
2CO=2C+O2在任何条件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该反应△H>0, △S<0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碳族元素简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取代基或微粒中,碳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乙基(—CH2CH3 B.碳正离子[(CH3)3C]
C.碳化钙(CaC2) D.碳烯 (:CH2)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前段时间,我国西南部发生不同程度的旱情,缓解旱情的措施之一是可以用干冰或溴化银进行人工增雨
B.针对目前甲型H1N1流感的扩散情况,要加强环境、个人等的消毒预防,其中消毒剂常选用含氯消毒剂、酒精、双氧水等适宜的物质
C.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
D.建国60周年庆典晚会上,天安门广场燃放的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魅力的展现

在体积、温度都相同的条件下有下列反应:2A(g)+2B(g)C(g)+3D(g)。现分别从两条途径建立平衡:Ⅰ.A、B的起始物质的量均为2mol,Ⅱ.C、D的起始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和6mol。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Ⅰ、Ⅱ两途径达到平衡时,两者对应的各组分的体积分数相同
B.Ⅰ、Ⅱ两途径达到平衡时,两者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C.达平衡时,Ⅰ途径所得混合气的密度为Ⅱ途径所得混合气密度的1/2
D.达平衡时,Ⅰ途径的反应速率vA等于Ⅱ途径的反应速率vA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0.1 mol•L1 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n(H+)增大
B.0.2 mol•L1盐酸与等体积0.05 mol•L1 Ba(OH)2溶液混合后,溶液pH为1
C.向AgCl悬浊液中滴入KI溶液,生成AgI沉淀,说明AgCl的溶解度大于AgI
D.若NH4HCO3溶液、NH4HSO4溶液和NH4NO3溶液中c(NH4+)相等,则

c(NH4HSO4) < c(NH4NO3) < c(NH4HCO3)

用铁丝(电极a)、铜丝(电极b)和CuSO4溶液可以构成原电池或电解池,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原电池时b极反应为: Cu﹣2e-=Cu2+
B.构成电解池时a极质量一定减少
C.构成电解池时b 极质量可能减少也可能增加
D.构成的原电池或电解池工作后就可能产生大量气体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