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温度下的难溶电解质AmBn在水溶液中达到溶解平衡时。已知下表数据
物质 |
Fe(OH)2 |
Cu(OH)2 |
Fe(OH)3 |
Ksp/25℃ |
8.0×10-16 |
2.2×10-20 |
4.0×10-38 |
完全沉淀时的pH范围 |
≥9.6 |
≥6.4 |
3~4 |
对含等物质的量的CuSO4、FeSO4、Fe2(SO4)3的混合溶液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
A.向该溶液中加少量铁粉即能观察到红色固体析出
B.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看到红褐色沉淀
C.该溶液中c(SO42-):{c(Cu2+)+c(Fe2+)+c(Fe3+)}>5:4
D.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氯水,并调节pH值到3~4后过滤,得到纯净的CuSO4溶液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错误的是
A.药皂中加入少量苯酚,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
B.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
C.为防止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 |
D.NaHCO3受热能分解产生CO2气体,在食品工业中可作为焙制糕点的膨松剂 |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序号 |
反应物 |
产物 |
① |
KMnO4、H2O2、H2SO4 |
K2SO4、MnSO4… |
② |
Cl2、FeBr2 |
FeCl3、FeBr3 |
③ |
MnO4—… |
Cl2、Mn2+… |
A.第①组反应的其余产物为H2O和O2
B.第②组反应中Cl2与FeBr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第③组反应中生成1 mol Cl2,转移电子2 mol
D.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MnO4—>Cl2>Fe3+>Br2
镁及其化合物一般无毒(或低毒)、无污染,且镁原电池放电时电压高而平稳,使镁原电池越来越成为人们研制绿色原电池的关注焦点。其中一种镁原电池的反应为:
x Mg+Mo3S4Mgx Mo3S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Mg2+向正极迁移 |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Mo3S42x-—2xe-=Mo3S4 |
C.充电时Mo3S4发生氧化反应 |
D.放电时负极反应为:xMg - 2xe- = xMg2+ |
在1 L溶液中含有Fe(NO3)3和H2SO4两种溶质,其浓度分别为0.2 mol•L-1和1.5 mol•L-1,现向该溶液中加入39.2 g铁粉使其充分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Fe3+物质的量为0.8 mol |
B.反应后产生13.44 L H2(标准状况) |
C.反应后溶液中Fe2+和Fe3+物质的量之和为0.9 mol |
D.由于氧化性Fe3+>H+,故反应中先没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气体 |
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 ΔH<0。在反应过程中,逆反应速率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t1时一定是增加了生成物 B.t2时使用了催化剂
C.t3时增大了压强 D.t4时一定是降低了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