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达江都之传输,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
(2)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为什么要开通此河,
(3)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
(4)你认为今天这条河还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人民斗争的矛头开始指向帝国主义。……“保护中原,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但这一斗争最后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随后,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等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请完成:
(1)“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指的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哪一次斗争?
(2)材料所指“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3)“赔款白银4.5亿两”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
(4)“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5)这一“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陈天华在《猛回头》中说:“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视黔贵;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那一点,还有我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请完成:
(1)材料中的“新日本,取台湾”发生在哪一年?清政府“名存实亡”是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2)材料描绘了我国哪一时期的什么形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材料二在日本马关,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对李鸿章冷嘲热讽,说你们“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将相。”李鸿章忙厚颜以对:“天无度,地无量,这才是,帝王将相。”
材料三《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台湾人民呜锣罢市,发誓:“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请完成:
(1)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指什么?
(2)李鸿章本是清朝要员,透过材料二,你看出了他怎样的嘴脸?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导致李鸿章如此行径的因素有哪些?
(3)材料一、二联系在一起。说明了什么?
(4)材料三反映了台湾人民怎样的心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甲午孝钦皇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七百万两……铺张扬功,备极一时之盛。”
材料二1895年,京师城门题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的“孝钦皇太后”指谁?甲午年指哪一年?这段话描述了什么事情?
(2)材料二中“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分别指何事?
(3)你认为“三军败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割地求和”这件事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阅渎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3年7月5日.挽救中华国宝的“国宝工程”正式启动。2005年4月28日,《参考消息》刊载《中国国力昌盛,呼唤国宝回归》一文,主要说明全世界华人都在呼唤“回收国宝”。
材料二中国买回被掠走的圆明园文物:长春园海晏堂前的喷泉饰物
请完成:
(1)中国为什么要启动“国宝工程”?
(2)近代史上,中国国宝为什么会大量流失?说明了什么?
(3)现在国宝不断回归的原因又是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