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NaNO2是—种致癌物质。某兴趣小组为研究水中NaNO2的含量和消除污染的方法,进行如下目视比色法实验(比较溶液颜色深浅以测定物质浓度的方法),请你参与实验并填空:
(1)测定方法的研究
配制质量分数为0.07%的NaNO2标准溶液,分别取0、2、4、6、8、10 mL标准溶液于6支试管,加蒸馏水至总体积均为l0mL,分别加入约0.30gM粉未(M是氨基苯磺酸),振荡后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标准色阶。测定时取10 mL水样,加入约0.30gM粉末,振荡后与标准色阶比较,得出颜色相同的色阶所含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再按稀释比例计算出水样中NaNO2的质量分数(水和稀溶液的密度均按l g·cm-3计算)。
①配制质量分数为0.07%的NaNO2溶液l000 mL,所需NaNO2的质量是________g;
②用上述方法测定某水样,其与含2 mL标准溶液的色阶颜色相同,此水样中NaN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2)研究某水样在不同煮沸时间后NaNO2含量的变化
将另一水样用右图装置煮沸,测定不同煮沸时间NaNO2的质量分数,结果为:

煮沸时间(小时)
0
2
4
8
12
NaNO2的质量分数
0
0
0.014%
0.028%
0.056%

①兴趣小组设计的右图实验装置用到了蒸气回流装置,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数据,可见此水样随煮沸时问的延长NaNO2的质量分数会逐渐______;
(3)寻找能降低水中NaNO2含量的物质,研究消除污染的有效方法
查阅资料可知,加入醋酸或双氧水可降低水中NaNO2的质量分数,请设计实验证明少量醋酸是否有降低水中NaNO2质量分数的作用,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可能的实验现象
可能的结论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钛(Ti)是一种重要的航天金属材料.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Ti、 Al 、 Cu的金属活动性:
[提出假设] a. Ti金属活动性比Al强 b. Al金属活动性比Cu强
[查阅资料] Ti能与盐酸反应。
[实验设计]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的盐酸中反应,观察现象。
[操作分析]三种金属加入盐酸前都先用砂布将表面擦光亮,其目的是
A 除去氧化膜,利于直接反应 B 使表面光亮,易观察现象
C 使反应金属温度相同,易反应
[实验现象]

金属
Ti
Al
Cu
与盐酸反应
反应缓慢
反应剧烈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1)原假设不正确(填“a” 、 “b”或 “ab”)
(2)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
[结论应用]能否用铝制容器来盛放波尔多液(含硫酸铜)。(填“能”或“不能”)

某活动小组的同学对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进行了下列探究:
【探究一】向放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如图所示):

(1)蜡烛燃烧变化的现象是:
(2)根据该实验现象推测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用于(写出用途)。
【探究二】利用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可否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探究,实验如下,如图所示,


在(吸滤)瓶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粉末,在小试管中加入盐酸。将小试管放入吸滤瓶中,并用止水夹夹住支管处的橡皮管。称量整个装置的质量,记录读数。将吸滤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盐酸倾倒入瓶中,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可观察到如图二所示的现象。再次称量整个装置的质量,记录读数。
两次读数(填“是”或“否”)相等。理由是
【探究三】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后剩余溶液的成分探究(假设二氧化碳已完全放出,杂质溶于水,不参加反应且呈中性)。甲、乙两同学分析认为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可能有盐酸或碳酸钠。为验证是否含有盐酸,他们采用了不同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查找资料:氯化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试液
试液变红
有盐酸

取样于试管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

【探究四】某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6.0g纯碱样品的烧杯里加入40.0g盐酸,实验测定完全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为43.8g,且溶液显酸性。(假设纯碱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求:
(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g。
(2)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在溶液中较难制得纯净的Fe(OH)2,原因是Fe(OH)2不稳定,在水中只要有一点氧气就极易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用下面两种精心设计的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用不含氧气的蒸馏水配置FeSO4溶液与NaOH溶液,然后反应制备。

a.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氧气,常采用的方法。
b.如图所示,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试管中油层的作用是
方法二:用如图装置来制备。

a在装置Ι中加入Fe和稀H2SO4,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装置Ⅱ中加入NaOH浓溶液。
b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需要下列步骤,其顺序为
①气密性检查 ②气体验纯
③加入试剂塞紧橡皮塞 ④打开止水夹 ⑤夹紧止水夹。
c.写出试管Ⅱ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

铝制品却不宜长时间盛放腌制食品。资料显示:“铝制品表面虽然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氯化钠也会破坏氧化膜的结构,加速铝制品的腐蚀。”
【提出问题】氯化钠溶液中的哪一种离子对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产生了破坏作用?
【实验方案】请填写下面表格中的空格。

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方案



现象
A中铝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B中铝片无明显现象。


与A中的现象相同
结论
溶液中对氧化膜产生了破坏作用的离子可能是
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片会与CuSO4溶液反应。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验证了实验1的结论。

【反思】针对实验3,同学认为还应增做一个对比实验,方案是向(从“A、B、C、D”中选择)试管中再加入Na2SO4溶液,结果无明显现象。该实验可证明溶液中对氧化膜不产生破坏作用的离子是

碳酸氢钠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在生活中用途广泛。小红同学设计实验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她的探究活动。
【探究实验1】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方案】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现象:溶液变成浅红色。结论:①
【探究实验2】能与酸反应。
【实验方案】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现象: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
【探究实验3】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装置如图,并进行实验。

现象: 试管口有水珠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充分加热后,试管中留下白色固体。
结论:碳酸氢钠受热有二氧化碳.水和白色固体生成。
请你帮小红设计实验,证明试管中留下的白色固体是Na2CO3,而不是NaOH。(所选试剂不能用酸)
步骤:④
现象:⑤
试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⑥
【拓展应用】根据以上探究,请说出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用途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