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畜牧业生产上培育某种优良种牛的两种方法,请分析回答:
(1)方法Ⅰ和方法Ⅱ均用到的生物技术有________和________。
(2)用激素处理的目的是使B牛________,从B牛体内获得的卵子需要培养到________(时期)才能与精子结合。
(3)A牛的精子必须在B牛的生殖道中经过相应的生理变化后,才能与B牛的卵子结合,完成受精作用,这个过程叫________。卵子受精的标志是在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能够观察到________。
(4)生产上常用________期的胚胎进行胚胎移植。若希望同时获得多个性状相同的家畜个体,可以使用________技术。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
(1)细菌培养: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
(2)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需采取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填“无机碳”或“有机碳”)。在提供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炭疽杆菌生长对、以及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
②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③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比对照组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④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
一条肽链的分子式为C22H34O13N6,其水解后共产生了下列3种氨基酸,据此判断:
(1)该肽链含有个肽键,肽键的结构式为。合成1个C22H34O13N6分子的同时将产生个水分子
(2)1个C22H34O13N6分子水解后可以产生个谷氨酸
(3)1个C22H34O13N6分子中存在个游离的氨基和个游离的羧基
某研究小组利用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假设两组实验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且忽略光照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 将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 min测定一次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二 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量A、B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结果如图2所示。
请据图分析回答:
(1)0~20 min期间,影响B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在低浓度CO2的条件下,固定CO2能力较强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
(2)当实验一经过10 min时,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比B植物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第5分钟时,光照强度突然降低,A植物的C3含量在短时间内将________。实验二中,若给予的光照强度为x klx(a<x<b)每日光照12小时,一昼夜后B植物的干重将________。
现有人的成熟红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蛙的红细胞、鸡肝研磨液等生物材料及相关用具,请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并分析有关问题。
(1)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应选取上述材料中的____________做实验。选用该材料的原因是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________中,由于________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3)科学家将膜结构中的磷脂分子提取出来,铺在水面上,测得磷脂占有面积为S,那么该细胞膜的表面积约为_______________。
(4)目前为止,最理想的细胞膜结构模型是。
(5)有人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有75%排列不整齐,细胞膜厚度变小,而膜的表面积扩大,膜对离子和分子的通透性提高。对上述实验现象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
某科学家用含3H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甲细胞,并利用显微镜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放射性最早出现在细胞器(填标号)中。在合成抗体的过程中产生了3H2O,H2O中的3H来自于氨基酸的。
(2)若甲图为口腔上皮细胞,想观察⑤结构,常用(染色剂名称)染色。
(3)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图甲所示的细胞,发现对K+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它离子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原理是。
(4)若甲图细胞发生癌变,癌变后的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这主要是由于结构①表面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