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中M、m和N、n分别表示某动物的两对同源染色体,A、a和B、b分别表示等位基因,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如图所示,下面对该动物精巢中部分细胞的分裂情况分析合理的是
A.正常情况下,若某细胞含有MMmmNNnn这8条染色体,则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正常情况下,若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此时该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C.在形成次级精母细胞过程中,图中的染色体发生复制、联会、着丝点分裂等变化
D.M和N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
A.前者减数第一次分裂,后者受精作用 |
B.前者减数第一次分裂,后者减数第二次分裂 |
C.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 |
D.前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者受精作用 |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B.由F2中出现的性状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C.若F1产生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 |
D.若F1产生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 |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 B.猫的长腿和狗的短腿 |
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0 |
3.00 |
黑暗下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在15℃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1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30℃时的2倍
以下a b c d四图分别是四种生物的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a细胞属于植物细胞,一般植物根部的细胞可用此图表示 |
B.a、b细胞中含有许多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比如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等 |
C.a、d细胞的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 |
D.a、b细胞含有染色体,该细胞内的基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