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关于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与细菌转化实验相同,都是根据遗传物质具有控制性状的特性而设计的 |
| B.所使用的噬菌体,必须是接种在含35S的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再释放出来的[ |
| C.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
| D.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
如图横坐标A、B、C、D表示某哺乳动物(2N)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图中的a、b、c分别表示该时期一个细胞中三种不同结构或物质的数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b表示染色体数量的变化B、B时的细胞称为初级精(卵)母细胞
C、交叉互换发生在B时期D、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B→C的过程中
如图是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可表示DNA分子复制 |
| B.b→c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 |
| C.c→d可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
| D.d→e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全过程 |
如图为果蝇精巢中细胞在某一时期的分类统计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组细胞的形态大小都相同,全部为次级精母细胞 |
| B.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过程的细胞只存在于丁组 |
| C.乙组的细胞中可能含有1个、2个或4个染色体组 |
| D.丙组细胞中正在进行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 |
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
|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
| C.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
| D.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是
| A.雌配子:雄配子=1:1 |
| B.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 |
| C.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 |
| D.含X的卵细胞:含Y的卵细胞=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