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图,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3和5中都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
B.4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3 |
C.3和5可以相互渗透 |
D.2处的O2到达4内参与生理活动至少需要经过5层生物膜 |
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 | B.降低、乳酸、NaHCO3 |
C.升高、CO2、H2CO3 | D.升高、乳酸、NaHCO3 |
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从B液中可提取得到红细胞 |
B.人体体液包括A液、B液和C液 |
C.图中CO2浓度最高的是3中的液体 |
D.1结构和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相同 |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成分的归类,错误的是()
A.细胞代谢废物类:尿素、二氧化碳等 |
B.有机大分子类:血浆蛋白、呼吸酶等 |
C.免疫物质类:抗体、淋巴因子等 |
D.营养小分子类:葡萄糖、氨基酸等 |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
C.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沉淀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