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中,先进行选择培养,再进行刚果红染色法分离。先选择培养的目的是
A.浓缩目标菌种 |
B.除去杂菌,获得能分解纤维素的纯菌种 |
C.杀灭不需要的微生物 |
D.在微生物的菌落上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种 |
某人发现了一种新的高等植物,对其10对相对性状如株高、种子形状等的遗传规律很感兴趣,通过大量杂交实验发现,这些性状都是独立遗传的。下列解释或结论合理的是(多选)()
A.该种植物的细胞中至少含有10条非同源染色体 |
B.任何两个感兴趣的基因都不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
C.在某一染色体上含有两个以上控制这些性状的非等位基因 |
D.用这种植物的花粉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可以显示所有感兴趣的性状 |
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纯合子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
A.3/4 | B.1/4 | C.3/16 | D.1/16 |
下图表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假设3号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了一个既患该病又患苯丙酮尿症(两种病独立遗传)的儿子,预测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
A.9/16 | B.3/16 | C.2/3 | D.1/3 |
(2008年上海生物)据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是 ()
A.
B.
C.
D.
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并且他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A.BbCcB.Bbcc C.bbCc D.bb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