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实验中经常遇到现象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A.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时,为了方便时间的测量,选用锥角较小的纸锥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使棋子的像清晰一些,用手电筒对着玻璃板照
C.在探究红外线的热效应时,为了使温度计示数变化明显,将玻璃泡涂黑
D.在估测大气压值时,为了便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选用较大容积的注射器
科目 物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物理学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无线电的接收过程,正确的是(  )

A.接收无线电波——调谐所需要的电磁波——解调获得的音频信号——扬声器
B.接收无线电波——解调获得的音频信号——调谐所需要的电磁波——扬声器
C.接收无线电波——获得高频振荡电流——解调获得的音频信号——扬声器
D.接收无线电波——获得高频振荡电流——解调选择的电磁波——扬声器

在无线电广播与接收中,把声音信号从高频电信号中分离出来的装置是(  )

A.话筒
B.调制器
C.解调器
D.喇叭

研究表明,当空气中颗粒的直径越接近可见光的波长(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叫做波长),颗粒对光的“消光”能力就越强.空气中PM2.5颗粒是灰霾天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若可见光的频率约为5×1014Hz,则可以推算出PM2.5中对能见度造成较大影响的颗粒直径与下列哪一个值最接近(  )

A.2.5μm
B.0.4μm
C.0.6μm
D.6μm

已知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长λ微波>λ红外线>λ紫外线,则它们的频率(  )

A.f微波=f红外线=f紫外线
B.f微波>f红外线>f紫外线
C.f微波<f红外线<f紫外线
D.f紫外线<f微波<f红外线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强烈地震.震后救援人员使用了雷达生命探测仪,根据人的呼吸、心跳等生理特点,从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中探知废墟中是否存在生命迹象.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B.电磁波能传递不同的信息
C.电磁波能穿透水泥墙
D.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