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关于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建设,有专家指出:“同城化”并不是简单的“同一化”,也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形成辐射力、扩散力与竞争力越来越强的板块经济。既要有“同”,又要有“不同”。在产业布局上,就不能“同”,要实现结构差异化。厦门第三产业发达,泉州第二产业有实力,漳州第一产业有优势。厦门可以把重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有空间的漳州、泉州转移,漳州、泉州把总部经济、研究开发等迁入厦门。 要找出厦漳泉产业发展的异同点,更好地实现产业整合,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如果三个城市的产业整合得好,将产生“乘数效应”。 
材料二、目前,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编制已经启动,交通、通信、医疗、金融等多领域的同城化工作也在积极推进。
(1)请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分析应如何找出厦漳泉产业发展的异同点?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厦漳泉同城化建设是怎样体现系统优化方法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2011-2013年,部分省市月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情况





时间



地区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江苏
800—1140元
950--1320元
1100--1480元
上海
1280元
1450元
1620元
北京
1160元
1260元
1400元
安徽
680--1010元
无调整
860--1260元
山西
740--980元
845--1125元
990--1290元

注: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2013年全国共有26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18%。目前,全国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上海市。
(1)请概括材料所揭示的经济信息。
(2)面对政府不断提高月最低工资标准这一情况,假如你是一家企业的管理者,你将如何决策?

“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是江苏省委确定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它是在全省范围公开征集的6300多条自投稿件中,经过专家层层遴选、分析论证,最后地域传统特色,又极具现代发展意识。
“三创三先”精神是对“三创”精神的继承、弘扬和发展,既反映了江苏“两个率先”的实践要求,又展现了全省人民的精神面貌,具有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是江苏推进“两个率先”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不竭力量源泉。
请分析材料蕴含的认识论道理。

我国是世界上实行考试制度最早、也是考试制度发展最完善的国家。从西周算起,在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古代考试制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对世界各国的教育和社会制度有着重大影响。
高考自1977年恢复以来,对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在一个经济和社会发生剧变的时代,现有的高考制度暴露出许多缺陷和不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的高考制度的改革已刻不容缓。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内容引人关注。各省份将于2014年年底出台当地具体实施办法,有条件的省份开始综合改革试点或专项改革试点,2017年总结推广实施,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阐释我国高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的依据。
(2)简要分析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先试点后推广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3)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高考制度改革应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根据党中央部署,从2013 年下半年开始,将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冲锋陷阵、忘我奉献,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肯定和拥护,这是主流。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我们要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2)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应如何处理好主流和支流的关系?

材料一: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出重拳强化污染治理,坚决向污染宣战,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不少城市因非法倾倒、处理不当或置之不理而造成了建筑垃圾围城的窘境。据统计,目前广州的建筑废弃物年均产生量约为4000万吨,总利用量不到100万吨。我国工程建设中每年可产生近4亿吨建筑垃圾,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率仅为5%,而很多发达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率已经高达95%。
材料二:治理雾霾,公众期待政府更有作为。华北地区频发的“雾霾”引发政府高度重视,以《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为代表的政策密集出台,显示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战略高度提升。治理以“雾霾”为重点的大气污染,不仅关系到环境与民生,更关系到政府的行政能力。通过自上而下的压力及其自下而上的舆论压力,环保对地方政府不作为的“一票否决”制度有望在全国得到推广和落实。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治理大气污染及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率提几点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应如何治理大气环境污染?公民应如何在治理雾霾方面有所为?
(3)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治理污染的哲学依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