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
(4)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 (选填“考虑”或“不考虑”) 小卡片的重力,原因是此实验是探究 二力平衡的条件。
(5)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
|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 |
|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 D.小卡片容易扭转 |
(6)小华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想到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如何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呢?小明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钩码在 (选填“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观察到 现象,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静止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同样适用于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在“测定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是的。
(2)某同学在连接实验电路时还有导线未接上,如图20所示。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中电路连接好(请勿更改原有导线,导线不得交叉)。
(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21所示的U-I图像,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
(4)根据图像可判断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升高逐渐,原因是。
、在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为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评估方案时发现:该电路只能得出一组电流、电压数据,不能总结出电流随电压变化的规律。为了解决问题,同组的小云、小华和小强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
你认为谁的改进意见最好?。
理由是
。
(2)为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小明将电路中5Ω的定值电阻更换为10Ω的定值电阻,发现电阻两端的电压发生了变化,小明下一步的操作应该是
,操作时应观察的示数(选填“电压表”或“电流表”)。
在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时,选用的器材有电压为6V的电源,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以及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和导线等。下图是没有连接完的实物电路.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经适当调整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处,发现电压表的示数为2.2V,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P向端滑动.
(3)通过移动滑片P,测得多组数据,绘制成U - I,图像如右图.据此可计算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是W(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原因是:.
(2)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时,蜡烛B的位置即为蜡烛A的像所在的位置;选取两段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如果将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则像将 玻璃板(选填“远离”与“靠近”).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初二某班的几位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实验目的是:观察水沸腾时的______________和水沸腾时的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该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调整固定______的位置,再调整固定_______的位置(选填“A”或“B”).
![]() |
(3)记录了在水不同时刻的温度值,如下表:
| 时间t/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t/℃ |
90 |
92 |
94 |
96 |
98 |
98 |
96 |
98 |
98 |
98 |
98 |
①分析表中数据过程中,同学们发现有个温度值是不妥的,不妥的是第分钟的数值,应为.
②将错误数据修正后,请你按正确的数据,在图中作出水的沸腾图象.
![]() |
③由水的沸腾图象可以判断出:在当时的条件下的水的沸点是;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填“升高”、“不变”或“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