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某种农药防治某种农业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原因是 ( )
| A.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
| B.害虫对农药逐渐适应 |
| C.农药刺激害虫产生了变异 |
| D.农药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
烟草含有的烟碱(尼古丁)主要存在于烟草细胞中的
| A.细胞膜 | B.细胞质 | C.液泡 | D.细胞核 |
将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检测所有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和羧基,两者的数量关系可能是
| A.相等 | B.氨基多于羧基 | C.氨基少于羧基 | D.很难预测 |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0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
|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
|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
|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时的2倍 |
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 =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不考虑H2O2的自然分解)。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
| B.pH=c时,e点为0 |
| C.温度降低时,e点下移,d点右移 |
| 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
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D为葡萄糖,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脱氢后形成2分子丙酮酸
B.F为CO2,B是固定它的受体,两者结合可再生A
C.若G为CO2,它是丙酮酸在线粒体中分解产生的,可作为F的来源之一
D.若a为[H],它是由C分解产生的,可以参与A、B、D、E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