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I为我国河南省某地等高线图,读图I回答下列问题。

I                                           II
(1)请在图I中画出源于C地的河流。
(2)请在图II中画出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在图中要标明起迄点A、B)。
(3)甲、乙、丙三个乡村聚落,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哪一个?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若本区域山地、丘陵中的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对河流水文特征主要有哪些影响?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水北调输水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基尧近期透露,国务院南水北调第三次建委会确定了最新建设目标:东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13年通水;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
(1)我国南水北调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
(2)南水北调有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如图)(7分)
A.东线调水路线:长江至____河至____(城市)。
B.中线调水路线:长江至____水库至____(城市)。
C.西线调水路线:____江和____江至____河。
(3)东线方案主要能缓解我国水资源最缺水的地区(自北向南依次为)____河、____河、____河三大流域用水的紧张状况。
(4)试分析南水北调输水和北方用水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输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实施后
A.可彻底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B.可能造成南方缺水
C.可能使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上升,减少土壤次生盐渍化
D.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
(6)除南水北调外,我国大型的资源或能源的调配还有________、________,对调出区来说,是把____优势转化为____优势。

阅读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
blob.png

材料一
1.在图幅中部,用"==>"符号("==>"画成3厘米左右长),表示该区域年降水量递减变化的总趋势。
2.小冬作文中写道:"……烈日当空,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惊呆了。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俯视陡崖,使人心颤汗冒。下午,更神奇了。下山途中,突然,天空滚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哗而下。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在天空又露出了笑脸……"
小冬所登山是图中我国著名的旅游名山,它的名称是;作文中描述的降水,按成因划分属雨,这种类型的降水在图示区域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3.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
4.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
材料二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在秦巴山区的十堰兴建了"二汽"。厂区分布在东西长32千米,南北宽8.5千米的二十多条山沟里。1981年,以"二汽"为核心的东风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东汽")成立。为了进一步发展,2003年9月,"东汽"总部迁至图中乙地,标志"东汽"已全面搬迁。
5.运用区位理论分析"东汽"从十堰搬迁到乙地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次会议的焦点问题主要问题集中在“责任共担”上。
材料二:气候科学家们表示全球必须停止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在2015到2020年间开始减少排放。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科学家表示全球必须停止增加温室气体排放。请将下列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入到相应的方框内,说明当前全球变化的原因与危害。

A.全球海平面上升 B.海洋表面出现膨胀
C.极地冰雪融化 D.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

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 F.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H.大量森林植被遭到破坏

上面的联系框架图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__性。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焦点问题主要问题集中在“责任共担”,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____原则。
“停止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策略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5为 “世界部分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①、②、③表示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其中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农产品是,生产特点是
②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②的社会经济条件有
     
③农业地域类型下的生产活动,最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水土流失 C.地下水位下降 D.次生盐碱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如果此图表示热力环流,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则B、C两处气压高的是_______,气温高的是______。
如果此图表示东亚季风环流,B处是亚欧大陆,C处是太平洋,则②的实际风向是________风,形成东亚季风环流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此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度的大气环流圈,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则②是________________ (气压带或风带),在其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如果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则④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_____,受人类影响较多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填图中数字序号)。
如果此图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A、B、D表示三大类岩石,C表示岩浆,则②表示的地质作用或过程是____________,④表示的地质作用或过程是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