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两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
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
B.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 |
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缺失 |
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 |
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有大量3H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 )
A.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
B.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及DNA中 |
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 |
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 |
甲乙两种生物体细胞中DNA分子数、碱基总量与种类都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 |
B.甲、乙是同种生物的后代 |
C.甲、乙细胞中的基因数相同 |
D.不足以得出以上任何一种结论 |
基因型为Dd的植株产生的配子间的关系是()
A.雌雄配子间的比为1︰1 |
B.D雌配子、D雄配子、d雌配子、d雄配子之间的比是l∶1∶1∶1 |
C.D配子与d配子之比是3∶l |
D.雌雄配子间无确定的比例 |
某DNA分子的一条链(A+G)/(T+C)=2,这种比例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 )
A.2、2 B.0.5、2 C.0.5、1 D.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