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DNA分子的结构,下列有关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7代表碱基对 |
B.8代表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 |
C.9代表氢键 |
D.4、5、6组成的结构代表胸腺嘧啶核糖核苷酸 |
将体重和健康状况相同的若干大鼠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通过手术切除胸腺,乙组损毁下丘脑,丙组不做处理。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饲喂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同时移入寒冷的环境中,接种某病毒(抗原)使之感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大鼠不能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非特异性免疫也非常弱 |
B.乙组大鼠最先死亡,是因为损毁下丘脑使机体的免疫力下降,不能抵抗病毒的感染 |
C.一段时间后,三组大鼠的血糖浓度降低,体内脂肪分解并转化为糖原的速度加快 |
D.丙组大鼠其效应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增强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
某生物兴趣小组将一枝伊乐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作为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20℃和30℃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单位时间内不同距离下枝条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右移动 |
B.A点和C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温度和光照强度 |
C.B点条件下伊乐藻能进行光合作用 |
D.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
下图为某动物个体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示意图,该动物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A位于1号染色体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细胞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激素是雄性激素 |
B.若1上出现a,则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也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
C.该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分别是1和2;3和4 |
D.若1上出现a,则该细胞减数分裂后可能产生3种或4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
下列有关造血干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
A.吸收的葡糖糖: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
B.合成的细胞膜蛋白: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膜 |
C.转录的mRNA:细胞核——细胞质基质——高尔基体 |
D.合成的DNA聚合酶:核糖体——细胞质基质——细胞核 |
某池塘底栖动物主要有软体动物类(铜锈环棱螺等)、寡毛类(苏氏尾鳃蚓等)、摇蚊类(羽摇蚊等)。科研人员研究了该池塘底栖动物能量流动过程,构建了下图所示模型,相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流经底栖动物的总能量是2119.5KJ·m2·a-1 |
B.底栖动物同化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 |
C.图中“X”包含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
D.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