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反映了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被竞争排除或发生生态位变化 |
B.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竞争排除现象 |
C.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 |
D.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 |
下面有关单倍体和染色体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个体称为单倍体 |
B.一个染色体组中无等位基因 |
C.有性生殖的配子细胞中染色体肯定为一个染色体组 |
D.普通小麦含6个染色体组、42条染色体,它的单倍体含3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 |
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A.电信号→电信号→电信号 | B.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C.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 D.化学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
人体内环境中,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的液体是
A.血液 | B.血清 | C.淋巴 | D.原尿 |
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中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
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 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
A.小于92只 | B.大于92只 |
C.小于161只 | D.大于161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