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显示地质灾害在我国某两省区的分布,读图完成问题。
图示的两种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
| A.黄河上游地区 | B.长江上游地区 |
| C.珠江上游地区 | D.淮河上游地区 |
防御两省区地质灾害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建立预警系统 |
| B.健全法规体系 |
| C.加大坡地开发 |
| D.提高减灾意识 |
图示的甲、乙两城市分别是:
| A.西宁兰州 | B.贵阳南宁 | C.郑州 合肥 | D.成都重庆 |
与地球上生命存在无关的因素是
| 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
| B.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
| C.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 |
| D.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亮跑。”重温童谣,回答问题:按照童谣中出现的天体,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恒星、行星、卫星 |
| B.星云、恒星、行星 |
| C.恒星、行星、小行星 |
| D.恒星、小行星、流星体 |
童谣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
| A.一级 | B.二级 | C.三级 | D.四级 |
该图表示以南极为中心的半球俯视图, M为极点,a为晨昏线,PM和QM表示两条经线,P、Q在a上,且P是a上纬度最高点。回答问题。
若Q点为晨点,P点的纬度71度。那么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下图中的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若P点位于东经30度,且与Q点位于同一经线上大部分地方气温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时,由此时的北京时间为
| A.18时 | B.20时 | C.8时 | D.6时 |
关于P、Q两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点到M点的距离相等 |
| B.Q点比P点先看到日出 |
| C.图中P、Q间的弧线可表示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
| D.两点不可能昼长相等 |
如图,OA、OB为不同经线,假设此日刚好出现极昼现象的纬线纬度值为X°,A点纬度为Y°,A点位于B点东北方。读图,回答问题。
此日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A.(X-Y)° | B.(180-X-Y)° |
| C.2(X-Y)° | D.(90-Y)° |
若X的值逐渐增大,则北半球:
| A.极夜范围逐渐缩小 | B.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
| C.极昼范围逐渐缩小 | D.极昼范围逐渐扩大 |
读某区域某月等压线图,回答问题。
此时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 A.中山站进入极昼期 | B.尼罗河进入汛期 |
| C.长城站进入极昼 | D.中国北极黄河站进入极昼期 |
如图所示①地的天气状况是
| A.炎热干燥 | B.阴雨连绵 | C.天气晴朗 | D.狂风暴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