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相对湿度同温度的关系图”回答问题。有关气温与湿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湿度从凌晨4时起逐渐加大 | B.湿度随气温的升高而降低 |
C.湿度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加 | D.气温在正午12时达最大值 |
该地可能是下列哪个城市
A.东京 | B.乌兰巴托 | C.罗马 | D.阿伯丁 |
该地该日的天气状况是
A.全天无任何降水过程 | B.下午3时有降水过程 |
C.上午10时许有降水过程 | D.凌晨4时有可能产生霜冻 |
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结构演化图,读图完成问题。下列有关1985~2000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结构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A.大、中、小城市均发展较快 |
B.城市空间结构日趋复杂 |
C.城市由点状发展成为岛状 |
D.该区域与外界联系减弱 |
推动本地区近年来空间结构变化较快的最主要原因是
A.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
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
C.大量来自内地流动人口的涌入 |
D.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
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
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读图完成问题。关于图中各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 |
B.各区域间具有明确的界限 |
C.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 |
D.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 |
关于各区域某些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黄色中国”----一年四季常绿 | B.“金色中国”---- 高寒 |
C.“绿色中国”----一年两到三熟 | D.“银色中国”---- 伏旱 |
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电力资源丰富,参与西电东送的省(区)是
A.青海 | B.山西 | C.广西 | D.四川 |
下面对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
B.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
C.区域发展的内部差异逐渐扩大,区域的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 |
D.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
稀土被誉为“新材料之母”,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尖端科技
领域。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的30%,供应了国际市场97%的需求。读图,回答问题。有关甲地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从单纯的采掘矿区发展成为一个新型的矿产品加工贸易区 |
B.应大力发展光学、电子信息等尖端科技产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
C.应发挥资源优势,进行大规模开采,以满足国际需求 |
D.大力发展工矿区旅游,提高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
有关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区可利用当地丰富的稀土、水资源,发展成为重工业基地 |
B.丙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可以大力发展柑橘、苹果等经济作物 |
C.乙地区是农耕区,应注意合理灌溉,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 |
D.丙地河段径流量小,含沙量大,水质不好,应大量抽取地下水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