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读图回答问题。
下列有关图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 |
| B.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 |
| 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 |
| 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 |
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 |
| B.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 |
| C.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
| D.甲丙交替控制区为热带草原气候 |
下列各种灾害在形成、发展、致灾上,彼此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性的是()
| A.滑坡—地震—疫病流行 |
| B.台风—暴雨洪涝—火山喷发 |
| C.地震—海啸—洪灾 |
| D.旱灾—森林火灾—虫灾 |
下列有关鼠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林鼠和草原鼠分别破坏森林和草场 |
| B.鼠类会造成农作物减产 |
| C.鼠类不会威胁防洪大堤 |
| D.鼠类传播疟疾,危及人类身体健康 |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图中若甲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且该地多岩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地点是()
| A.A地 | B.B地 | C.C地 | D.D地 |
若乙图为甲图中某地等高线的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游客此时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图中①~④中的哪一条路线()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 A.致灾因子强度 |
| B.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
| C.孕灾环境大小 |
| D.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
澳大利亚由东向西植被的分布规律是()
| A.草原带—森林带—荒漠带 | B.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 |
| C.森林带—荒漠带—草原带 | D.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