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新闻,不超过15个字。
本报讯(记者佘晖)因为身处巨大的拆迁工地,百年“汉冶萍”碑刚刚现身,就引起众多“人文武汉”网友关注。其他的几块碑现存何处?它们未来的归宿如何?这些问题牵动着网友们的神经。昨日上午,汉阳区文化局派员到国棉一厂实地调查。
本月19日,“人文武汉”网友发起工业遗址寻访,探访正在拆迁的国棉一厂,发现百年“汉冶萍”碑藏身门卫室。本报21日发出这一消息后,“人文武汉”网友纷纷在网上跟帖,表示对其未来命运的担忧,他们提出,只有文化部门出面,才能保证“汉冶萍”碑及可能存在的其他相关碑刻不受损失。
记者昨日获悉,汉阳区委领导看到本报报道后十分重视,批示请区文体局调查情况。昨日,汉阳区文化局人员专程到现场调查拍照。据称,他们将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及时研究保护措施。
(《长江日报》2012年2月24日)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语句停顿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4 分)
梁启超作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业、工作、生活、健康,更对他们的品性、为人、立身、处世给予细致入微的指导。在他看来,教育不是别的什么,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而且是学做一个现代人。他讲到求知识与学做人的关系,老实不客气地告诉年轻人:“你如果做成一个人,智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智识却是越多越坏。”(《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九,109 页)怎样才能实现他所说的做成一个人?他说:“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之为三达德——智、仁、勇。为什么叫做‘达德’呢?因为这三件事是人类普遍道德的标准,总要三件具备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怎么样呢?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现在讲的智育、德育、体育,不对,德育范围太笼统,体育范围太狭隘——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教育家教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我们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同上,105 页)他在这里所说人类普遍道德的标准,其实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普世价值。我们看到,梁启超教育子女,就以这三件为究竟。有人不相信中国文化传统中包含有普世价值,怕是少有梁启超的慧眼和慧心。
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这段话的中心。

一位学生觉得自己能力差,难有大的发展,他向老师诉说自己的困惑,而老师也正想利用这个机会教育该生,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请你补写出以下对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5 分)
学生:①
老师:那么,请问一支铅笔有什么用途呢?
学生:写字。
老师:②
学生:我认为是的,就像我,将来除了打工,还有什么别的出路呢?
老师:那么,请问一支铅笔对商人有什么用途?
学生:③
老师:一支铅笔对过生日的朋友有什么用途?
学生:④
老师:实际上,铅笔还有很多种用途。比如,用铅笔作尺子,可以用来画线;用铅笔作武器,
可以用来自卫。削下的铅笔屑,可以做装饰画;将铅笔芯磨成粉,可以做润滑粉……一支铅
笔都可以有很多种用途,⑤
学生:老师,我懂了,谢谢。

请根据上下文,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字母)(4 分)
多少年来,鲁迅这张脸是一简约的符号、明快的象征,。这张脸给刻成木刻、做成浮雕、画成漫画、宣传画,或以随便什么精陋的方式翻印了再翻印,出现在随便什么媒介、场合、时代,均属独一无二,。延安时期粗糙的鲁迅木刻肖像,老先生出殡时游行队伍捧扶的大肖像,文革时期被百般夸张的鲁迅像,都并不像他,,宣称这是他自己的容颜,不曾遗失,不曾贬损,不曾消淡。他的容颜在他殒灭后继续活在无数图像中,

A.以至这些图像竟能以被任意引用的方式,继续捍卫他那张脸
B.然而鲁迅的形质与神采总能穿透笔墨的歪曲,扑面而来
C.都有他那股风神在,经得起变形、经得起看
D.如他大量的警句,格外宜于被观看、被引用、被铭记。接着写鲁迅肖像的广泛应用,C承此进行总结,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边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文明是一元的,是以人类基本需求和全面发展的满足程度为共同尺度的;文化是多元的,是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不同条件为依据的。在当今世界上,似乎没有哪个东方国家比日本的西化程度更高了;然而与此同时,恐怕也没有哪个东方民族比日本更善于保存传统文化了。一方面,日本人不遗余力地引进西文文化;另一方面①于是,在这个太平洋的岛国上,随处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奇妙的文化景观:西式的摩天大厦与和式的木制建筑同时并存;西服、革履与和服、木屐并行不悖;既可以发现握手地场面,也可以看到鞠躬的情景;既有地球上速度最快的电气火车,又有世界上节奏最慢的茶道仪式。真可谓是泾渭分明、并行不悖。说到底,②。因此,③

2013年某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对考生作文失分的集中因素进行随机抽查,结果如下:
项目名称具体内容所占比例
语言表达句子、词汇、修辞 39.45%
层次结构层次、过渡 19.75%
思想内容中心、材料、分析 33.90%
其他书写、标点 6.90%
①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不超过30字)
②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