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8分)
悟空打死小妖,变作它的模样,来到妖怪母亲门前,叫开了门,道:“我是平顶山莲花洞差来请老奶奶的。”到了二层门下,闪着头往里观看,见那正当中高坐着一个老妈妈。
悟空见了,在二门外捂着脸,脱脱的哭起来。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年曾下九鼎油锅,炸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心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道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了肝肺,用尽了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到此际也没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给奶奶磕头。”老怪问道:“你是那里来的?”悟空道:“平顶山莲花洞,二位大王差来请奶奶去吃唐僧肉。”老怪大喜道:“好孝顺的儿子!”就叫抬出轿来。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四回,有改动)选文中孙悟空说“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请联系选文之前的情节,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孙悟空被压两界山的原因。(4分)
选文中,一向坚强勇敢的孙悟空却“哭”了,并“跪”在老妖怪面前,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4分)
名著阅读。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和李逵,同是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两人有着不同之处。请根据你的阅读理解,用简洁的语言说出两人性格上的不同之处,并各列举体现这两个人物不同之处的相关两个情节。
鲁智深:,相关情节:,;
李逵:,相关情节:,。
名著阅读《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寓言,这部分寓言广泛采用手法,表现动物各自的习性,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
《伊索寓言》这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浅显的小故事中常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机智的火花,蕴含着深刻的寓意。请说出下列寓言的寓意。
《蚂蚁和蝉》:冬天,蚂蚁翻晒受潮的粮食,一只饥饿的蝉向他乞讨。蚂蚁对蝉说:“你为什么不在夏天储存点粮食呢?”蝉回答说:“那时我在唱悦耳的歌曲,没有工夫。”蚂蚁笑着说:“如果你夏天唱歌,冬天就去跳舞吧!”
寓意是:。
名著阅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悟空一调芭蕉扇》中,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扇时被公主扇得悠悠荡荡,后来他施计智取了芭蕉扇,可他得到的这一把芭蕉扇是假的。 |
| B.《智取生辰纲》中,杨志为了赶路而打骂部下,导致部下对他不满和反感,这为他们在黄泥冈中计埋下了隐患。 |
| C.老舍笔下的祥子为实现自己买车的梦想,虽经历了三起三落,但仍然对生活充满信心。 |
| D.《鲁滨孙漂流记》记叙了鲁滨孙为实现遨游世界的梦想,出海航行,历尽艰险的故事。他在“风暴中偏航”又于“麦田里获救”,“流落荒岛”后自己“制造粮食和面粉”,是个喜欢冒险、渴望自由、刚毅勇敢的航海家。 |
根据以下片断,回答问题
“我得往前走吗,先生?”我问。“我得离开桑菲尔德吗?”
“我相信你得离开,简。我很抱歉,简妮特,可是我真的相信你得离开。”
这是个打击,可是我没有让它把我打垮。
“好吧,先生,往前走的命令一来,我就可以走。”
(1)上述这段文字节选自世界文学名著《简•爱》。主人公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中的身份是,这个“打击”是指。
(2)从课文节选精彩片段或上述文段中可以看出简•爱的性格特点是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追求平等,敢于反抗,敢于追求自由幸福。请你概括出一个能够表现简爱性格特点的情节。(50字左右)
名著阅读下面对名著内容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唐三藏在 五行山救出孙悟空,在高老庄收服猪八戒,在流沙河又收服沙悟净。从此,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天取经。 |
| B.鲁滨逊在孤岛上开拓荒地,圈养牲畜,种植水稻和小麦,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种种困难。 |
| C.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失去生活信心,变成行尸走肉,从而反映了当时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现实。 |
| D.样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的原因是虎妞爱上了祥子。 |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祥子呆呆的立在(茶馆)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老者一边走还一边说话,语声时高时低;路上的灯光与黑影,时明时暗。祥子听着,看着,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 (节选自《骆驼祥子》)
①选段中“一老一少”是 (填人物),祥子“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是因为
②与祥子关系密切的两名女性是:霸道泼辣、心理变态、敢作敢为的________和善良正直、命运凄惨、令人同情的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1)“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首诗选自诗集,它告诉我们:
(2)《乌龟与老鹰》通过乌龟非要学飞翔不可,结果摔死的悲剧,说明___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