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如同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填投影仪放大镜、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靠近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右图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1)实验中,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B处应该是光.
(2)从实验看出,光线经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偏折(填“顶角”或“底边”).这一规律可以用
来类比说明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如右图所示,如果分别用红光和蓝光以平行于主轴的方向照射凸透镜,之后它们的光路会略有差异,图中通过b点的光线是光(填“红”或“蓝”).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_℃,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态,该物质的熔点为℃,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选填“快”或“慢”).
(4)图像中DE段是过程.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
(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3)小明在实验时,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见表格).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甲
(1)如甲图所示,小明在桌面上竖一块(填“平面镜”或“薄玻璃板”),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找到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C ,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关系。
(2)点燃蜡烛A,在寻找蜡烛A像的位置时,小明应该在_______(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蜡烛C,使它与蜡烛A的像___________。
(3)如果移开B位置的蜡烛C,用白纸做屏幕,把白纸放在B位置,小明应在_______(填“A”或“B”)这一侧观察白纸屏幕,则白纸屏幕上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出现蜡烛A的像。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右图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乙
。
如图所示,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A.光能否发生反射? |
B.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 |
C.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
D.光是否只能在镜面上反射? |
(2)白色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
(3)在实验中白色硬纸板能显示;
(4)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5)将ON右侧纸板向后折,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