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完成下面题目。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
①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是由一国政府主办、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参加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目的是展现人类追求进步的手段,在社会、经济、文化、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展望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和寻求面临的重大问题的解决途径。它鼓励人类把科学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人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一处,展示各自的产品与技艺。世博会集人类文明之大成,因而具备了无与伦比的感染力,使人心情激荡。世博会的会场不单是展示技术和商品,而且伴以异彩纷呈的表演、富有魅力的壮观景象、详细准确的解说。设置成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充满节日气氛的空间。成为人们娱乐和消费的理想场所。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文化、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
②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博会至今,世博会已经先后举办过40多届。
③2010年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上海举行,这也是首次由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总投资达450亿元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已成为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届世博会,主办机构希望吸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前往主题公园或各国家展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一次人类文明的精彩对话,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上海世博会组委会以全球的视野筹备和举办上海世博会,使上海世博会承载人们对全球未来合作与人类未来发展的深邃思考和广泛共识,真正成为“世界人民的大团圆”。
④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是上海世博会最耀眼的一颗明珠,是中国的第一展品。作为中国馆区的主体建筑,中国国家馆总建筑面积大约2.7万平方米,它位于世博园区浦东世博轴东侧,世博演艺中心南侧,亚洲国家展馆西侧,处于世博会园区浦东区域主入口的突出位置。中国国家馆以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造型“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取自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元素—斗拱。其“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l6字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主色调运用传统、沉稳的“中国红”,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和气质。设计者们一系列殚精竭虑的设想,最终在建设者手中得以实现。
“世界博览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中划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第④段“作为中国馆区的主体建筑,中国国家馆总建筑面积大约2.7万平方米”一句中,划线的“大约”一词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结合文意,谈谈人类举办世界博览会有哪些意义?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说明对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汉语注音历史进程表

时间

关键推进者

大事记

魏晋南北朝

采用直音法、读若法、反切法等注音方法

明万历年间

意大利人利玛窦

成为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第一人

19世纪末

爱国知识分子卢赣章

提出汉字改革方案,拟成一个“两字合切成音”的厦门话拼音文字方案

新中国成立前

钱玄同、瞿秋白等

设计拉丁字母方案“国罗”和“北拉”。“国罗”是国语罗马字的简称,“北拉”。是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的简称。

1958年

第一届人大第五次会议

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

﹣﹣《现代汉语》

【材料二】

统计资料表明:《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年来,我国的文盲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0%以上下降到2011年的4.08%,2017年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普通话普及率达到73%以上。目前全球已有14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26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可以说孔子学院开到了哪里,汉语拼音就走到了哪里。在最新版的《牛津英语词典》中,“Jiaozi”(饺子)、“Renminbi”(人民币)赫然在列,拼音化的汉语词汇逐渐被世界接受;去年,德国《明镜周刊》曾以拼音“xing lai!”(醒来)为封面标题,折射出中国发展的国际影响。

﹣﹣《人民日报》

【材料三】

《汉语拼音方案》已走过60个年头,下一步,汉语拼音还将有哪些新作为?首先要打赢推普脱贫攻坚战。切实规划好汉语拼音教育,为提高农村地区普通话水平和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率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语同音”的千年梦想打通“最后一公里”。其次要提升语言文字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发挥汉语拼音在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基础作用,重点支持面向机器翻译、智能辅助语言学习的语音和文字识别、语言理解等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

﹣﹣《人民日报》

(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1958年,第一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批准的《汉语拼音方案》,是多年来众多中外人士,爱国志士智慧的结晶。

B.随着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的建立,拼音化的汉语词汇逐渐被世界接受,也折射出中国发展的国际影响。

C.在过去的60年里,《汉语拼音方案》为实现“语同音”的千年梦想,已经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D.《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加快了文化强国建设的进程,还将提升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2)为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周年,小良同学正在创作一首民谣。依据他已经创作的部分,结合【材料二】内容,请你帮其填写未完成的部分。

“注音识字好方法,一树开下两朵花,一朵摘掉文盲帽,一朵学会①  。”

“汉语拼音一甲子,累累硕果遍天下,硕果②  ,硕果助力智能化。”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①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18缸水。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

②树立恒心,离不开有异于常人的执着。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但如果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就能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逃避矛盾、蛰伏起来;有的人干工作在表面,看上去勤勤恳恳,其实心里根本就没有恒定的目标;还有的人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累积不出实绩。古人说得好,“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十日寒。”要做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心态一旦浮躁,注定难以走出浅尝辄止、兜兜转转的人生迷宫。

③树立恒心,离不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省思。“革命战士”吴玉章四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造就了一大批各类人才。《吕氏春秋》有言,“不能教者: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无处。”所以,有水滴石穿的韧性,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才能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

④树立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葆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如磐石,在乱云飞渡时不忘初心;具备非凡的勇气,才能而对恐惧不退缩、遭受打击不怯懦,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对个体来说,追求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就必须剔除急功近利之心,舍弃徘徊犹豫之意,自觉培养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不甘落后的志气,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⑤鲁迅曾如此点评运动会选手:“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竟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有删改)

(1)请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下面的诗文可作为选文第④段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5)结合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收获或启示。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

李道季

①最近,一篇关于英国女王向塑料宣战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据说白金汉宫等王室房产内将禁用抛弃式塑料吸管和塑料瓶。这一新闻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海洋塑料污染问题的关注。

②塑料垃圾是海洋不能承受之重。全球每年有1000万﹣200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随时间的流逝破碎成不计其数的微塑料存在于水体中,能够存在数百年时间。

③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如今,微塑料的分布区域已遍及地球各个角落,从近岸河口区域到大洋,从赤道海域到南北极,从海洋的表层到大洋的超深渊带,人类都发现了它的踪迹。

④根据来源,微塑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生微塑料,其成品就是微塑料粒,例如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及塑料微珠在运输过程中泄漏进入环境;另一类是次生微塑料,也就是体积较大的塑料垃圾进入自然环境后,经光照、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碎片化形成的微塑料。

⑤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当作饵料而误食。这是由于微塑料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生物处于相同的尺寸范围,而且表面可以附着微生物和其它海洋生物。在食物网的流动过程中,对生物产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危害。例如,无法被消化也不容易排出体外的微塑料,在海洋生物的消化道中长期积累,会使生物产生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亡;微塑料自身的化学毒性以及从环境中吸附的化学毒物,可能会对摄食的生物产

生直接伤害,并且可能在食物链中的各个水平生物体内富集。

⑥微塑料还可能造成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在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小船,相对于漂浮的藻类和其它生物残骸等自然基质,它的性质更加稳定,能搭载附着在表面的微生物随洋流旅行,其中包含的部分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③~⑥段的说明内容。

(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⑤段中加点字“极”能否删掉,为什么?

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当作饵料而误食。

(4)选择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  

A.微塑料的分布区域将遍及地球各个角落。

B.根据用途,微塑料可分为初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

C.微塑料自身的化学毒性可能会对摄食的生物产生直接伤害。

D.海洋环境中漂浮的藻类和其它生物残骸的性质比微塑料更加稳定。

(5)如何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请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父亲的油菜花

曾剑

①时光逝去二十年,我早已步入军区机关,成为一名军旅作家。但那漫山遍野的金色的油菜花却一直摇曳在记忆深处。

②那时,春节刚过,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乡村静下来。我整日不出屋,坐在床头,等待父亲的脚步声。我常常是从清晨等到深夜,在风吹松枝的瑟瑟声里,慢慢睡去。

③父亲每天都出门,与其说是给我借学费,不如说是逃避。他心里清楚,正月里,山里人讲禁忌,不愿拿钱借人。

④“先到学校去吧,我借到了,就给你送去。”那天早晨,父亲说,是一种商量的语气。他目光躲闪,一直不敢面对我。偶尔我们目光相撞,我捕捉到的,是他满眼的愧疚。

⑤我眼前浮现出开学时教室里的情景:交了学费领到书的同学,满脸喜悦,有的拿着新书,在课桌间追逐嬉闹,有的坐在座位上,把书翻得哗哗直响。而我,坐在教室一角,像鸵鸟一样将头埋在手臂间,不敢看别人。此时我分明能感知同学们的目光,将我那点可怜的自尊,一点点吞噬。从小学到初中,开学时的状况大都如此,我挺过来了。但现在,我突然对那喧哗与骚动的教室充满着惶惑与恐惧。我已经是一名高中生了,人

大了,自尊心更强。拿不着学费,我选择逃避。

⑥我没有回应父亲。他就又出去了。他的脚迈过门槛那一刻,回过头,目光却并没看我,而是盯着堂屋的墙角,仿佛是在同墙说话。他说,你等着,今天应该能借得到。父亲的声音很小,没有底气,不像说给我听,像是在安慰他自己。

⑦一连几天,父亲依然空手而归。

⑧正月十五的鞭炮响彻山村,炸得我心里一阵慌乱。正月十六,学校将正式上课。拖至正月十六还不去报到的,往往就自动辍学了。夜的黑从头顶压下来,我倒床便睡。

⑨记不清什么时候,父亲喊我起来,说,走,跟我到有康的小卖店去。

⑩有康是我家转弯抹角的亲戚,论辈分我叫他表舅。他在村口的三岔路开了一家小卖店。

⑪有康在柜台里的床上半卧。父亲在柜台外那张椅子上坐了,我就站在父亲身边。静坐一会儿,父亲直了直腰,他想说借钱的事,但他扫一眼有康那张倦怠的不耐烦的脸,到底没说出来。父亲只说我,说我的学习成绩好,不读书可惜。

⑫父亲一边说着,一边拿眼瞅有康。有康那张脸,并没有因我的成绩好而变得和蔼。父亲站起来,走到有康身边,隔着柜台,微低头,弯腰,膝盖好像也有些弯曲。他仰头看着有康,清了清嗓子,显然是在努力地说服自己,让自己有勇气张口借钱,但有康抢先封住了父亲的嘴。有康说:“现在生意不好做,你是知道的。四周的几个村子,倒是上这里买货,都是赊账,我都快撑不下去了。”

⑬我看见父亲像被人抽了脊椎骨似的突然矮了下去。

⑭我们走出小卖店,头顶那轮月,已偏向西天。月缺一角,天并不睛朗,不时有淡黑色云朵在月前掠过。

⑮“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父亲说。我明白父亲为什么说这句话,他是在暗示我,明天一切都会好起来,但是,我已经不相信明天了。父亲借钱时那个可怜的样子,深深地刺痛了我,我要走了,打工去。

⑯夜在黎明中醒来。我像村子里别的打工仔一样,一个蛇皮袋,塞着我的铺盖,向镇上走。在那里,我将坐上远去的车。

⑰父亲送我,他在前面走。出了村口,他没走大路,选择了一条田间小道。我知道父亲的想法,他怕碰见熟人,怕熟人看见我上不起学。

⑱太阳露出瑰丽的光,天似乎是豁然亮了。父亲突然停下来,指着满田的油菜说:“你看,咱家油菜花开了。”我扫了一眼,眼前一片碧绿。父亲说:“你仔细看。”我顺着他的手指,果然看见一株金黄色的油菜花,就在离我们几步远的地方。父亲说:“要不,你还是上学校去吧,这油菜花都开了,太阳一晒,三两天就全开了。过些日子,天暖和了,就会结籽,籽饱满了,熟了,就是钱,够你交学费的。”

⑲父亲是在同我商量,更像是在乞求。他一直低着头,不正视我,只看着那朵金黄色的油菜花。

⑳我摇头。但在那一刻,我看见满山的矮松、碧绿的油菜,还有万绿丛中那朵金黄色的油菜花。阳光洒在油菜花上,美得令我心动。我感到天地陡地一亮。这么多天,心里的阴霾被那一片金黄驱得无影无踪。晨露沾在油菜花上,晶莹剔透。有一滴露珠,被松雀的鸣叫震落,似乎滑进了我的心田。我感到它的清凉,几天来,压在心中的不快被它冲走了。我的眼前,幻现出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一股金黄色的希望在心中升腾。我的腿软了下来,似乎已无力迈向小镇。我静静地站在那里。父亲趁机从我手中接过蛇皮袋。我们转身,沿着相反的方向,朝着学校走去。

㉑高中三年苦读,成就了我的军校梦。后来,我步入军区机关,成为一名军旅作家。而父亲,依然在山里。他老了,70岁了。我们不让他种田,他说,水田侍弄不动了,旱田还是要种的。

㉒于是,父亲只种油菜。

(摘自《辽宁日报》2018年3月,有删改)

(1)请仔细阅读选文②~③段,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

我等待父亲借钱→  →我决定辍学打工→我心中燃起希望→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

而我,坐在教室一角,像鸵鸟一样将头理在手臂间,不敢看别人。

(3)选文第⑫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父亲站起来,走到有康身边,隔着柜台,微低头,弯腰,膝盖好像也有些弯曲。

(4)请品析选文第⑳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阳光洒在油菜花上,美得令我心动。我感到天地陡地一亮。这么多天,心里的阴霾被那一片金黄驱得无影无踪。

(5)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分析父亲性格特点。

(6)文章标题“父亲的油菜花”有何含义?

(7)结合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①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18缸水。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

②古往今来,有恒者事竟成。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但如果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

③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逃避矛盾、蛰伏起来;有的人干工作浮在表面,看上去勤勤恳恳,其实心里根本就没有恒定的目标:还有的人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累积不出实绩。古人说得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上日塞。”要做成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心态一旦浮躁,注定难以走出浅尝辄止、兜兜转转的人生迷宫。

④树立恒心,离不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省思。“词学宗师”夏承森专注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以毕生之力旁捜远绍、取精用弘,终成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革命战士”吴玉章四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造就了大批各类人才。《吕氏春秋》有言:“不能教者: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无处。”事实上,无论何种行业或领域,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倘若没有水滴石穿的初性,缺乏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都难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

⑤“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恒心是成功的催化剂,而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葆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如磐石,在乱云飞渡时不忘初心;具备非凡的勇气,オ能面对恐惧不退缩、遭受打击不怯儒,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对个体来说,追求普始善终、善作善成,就必须剔除急功近利之心,舍弃徘徊犹豫之意,自觉培养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不甘落后的志气,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⑥鲁迅曾如此点评运动会选手:“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阅读选文后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