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小心移动蜡烛B,直到与点燃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2)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       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平面镜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明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g=10N/kg)

次数
1
2
3
4
5
6
7
h(cm)
0
2
4
6
8
10
12
F(N)
6.75
6.25
5.75
5.25
4.75
4.25
4.25

(1)分析表中第6列到第7列数据,说明完全浸没的金属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所处的深度关;(选填“有”或“无”)
(2)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关系的图象是()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圆柱体的横截面积是cm2

(1)木块与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遇到一障碍物时,小车停下,木块从车上的a点滑至b点(如图甲),是因为木块具有;木块能停在b点,说明木块在滑动过程中受到向(填“左”或“右”)的摩擦力作用.为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小明在障碍物上固定了弹簧测力计拉住木块,用手拉着小车向左运动(如图乙).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填“左”或“右”),大小是N

(2)小明乘坐大厦内电梯匀速上升的过程中,以电梯为参照物,小明是的.匀速上升过程中,他的动能,重力势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托里拆利测量大气压强值实验如图甲所示,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2)质地均匀的小球漂浮于水面,如图丙所示.切掉小球露出水面的部分,小球剩余部分的密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将小球剩余部分浸没于水中,松手后它将(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以下是小明和小杰写的一份探究报告.
问题: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
猜想: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实验器材:两节干电池,2.5V小灯泡两个,电流表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进行实验:
(1)小明连好了实物电路,合上开关,电流表指针偏向零刻度线左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改进办法是
(2)如图,改进后小明测出了支路中的电流,准备拆除电路重新连接以便测干路电流,小杰只变换了一根导线的一个线头就测出了干路中的电流,请在图中用笔画线画出改动的导线
①先在原导线上打“×”,②再更改接法.

(3)实验结束后小杰记录A、B、C各点的电流值如下表所示,得出了结论:
(1)并联电路各支路电流相等(2)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A点电流IA/A
B点电流IBA
C点电流ICA
0.3
0.3
0.6


请你对上述结论进行评价,写出两点评价意见:

小芬同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先要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其在平衡,目的是。如果小芬同学做实验时发现杠杆左高右低,则她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调,或将杠杆右端的螺母向调。
(2)小芬同学根据图示实验装置测得的一组数据,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错误结论,你认为小芬同学在探究中存在的问题是:


(3)图示装置中的杠杆处于静止状态,若小芬同学在杠杆两侧各增加一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则()

A.杠杆仍在图示位置静止 B.杠杆将顺时针方向转动
C.杠杆将逆时针方向转动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如果小芬同学将杠杆支点右侧的钩码全部拿走,改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杠杆支点的左侧,则必须地拉住弹簧测力计才能使实验顺利进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