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实验检测出某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如上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生长素物质的量浓度。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获得的( )
A.当生长素浓度为10-9mol.L-1时,抑制根的生长 |
B.若解除顶端优势,应确保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于10-6mol.L-1 |
C.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根、芽的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促进茎的生长 |
D.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其背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10-8mol.L- |
图35-4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
B.在人为干扰下,可能发生⑤→①的动态变化,但不属于群落演替 |
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选择作用的结果 |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
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1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A.100只 | B.200只 |
C.300只 | D.400只 |
下列实验中,最合适用标志重捕法的是
A.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 | B.调查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 |
C.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 | D.调查土壤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 |
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以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
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他们的特征 |
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
D.春运期间,上海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