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某岛屿等高线图(单位:米)及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问题。
1. 概述该岛的地理位置特征。
2.归纳该岛的地形、地势特征。
3.据图分析判断甲、乙、丙、丁四个居民点中,哪个人口规模最小,并说明理由。
4.说明该岛屿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5. 该岛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其主要粮食作物是 ,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野生动植物丰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华斑羚和中华鬣羚是近缘物种,主要栖息地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在贡嘎山和秦岭均有分布。两物种日活动高峰都出现在清晨和傍晚,但中华鬣羚的活动早高峰早于中华斑羚,晚高峰晚于中华斑羚,且夜间活动强度高于中华斑羚。下图示意两物种在贡嘎山自然保护区主要栖息地的分布。
(1)两物种主要栖息地空间分布重叠程度较高且能共存,试分析其原因。
(2)与中华斑羚相比,中华鬣羚环境适应能力更强,请从其活动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给出依据。
(3)判断中华斑羚主要栖息地在贡嘎山与秦岭分布的海拔高低,并分析原因。
(4)请从降低人类活动强度的角度,提出加强该保护区两物种保护的合理建议。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湿地包括湖泊、沼泽、河流等类型。甲区域曾是里海的一部分,现为淡水湿地,有狭窄水道与里海相连。该湿地流域位于伊朗北部,年均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据预测,21世纪60年代该湿地将全部变为沼泽。下图示意该湿地位置及湿地流域的土地利用状况。
(1)简述甲区域演变为淡水湿地的过程。
(2)推测从现在到21世纪60年代,该湿地类型结构的变化及主要原因。
(3)为减缓该湿地变成沼泽的速度,请提出可行的措施。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印度尼西亚的沙哇伦多是十九世纪末因荷兰人开采煤炭而兴起的一座城市,吸引了印度尼西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口迁入。随着该地区煤炭资源枯竭,城市发展陷入困境。为摆脱困境,该城市依托煤炭开采的遗产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印度尼西亚著名的采矿文化旅游城市。下图示意沙哇伦多城市发展生命周期。
(1)说明“煤炭开采”在该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作用。
(2)该城市选择采矿文化旅游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方向,试分析其独特条件。
(3)指出该城市成功转型为采矿文化旅游城市所带来的好处。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防洪限制水位是水库在汛期允许蓄水的上限水位。受防洪限制水位的约束,汛期降雨径流经水库调节后,仍有大量径流未得到充分利用,作为弃水排放。
(1)分别指出防洪限制水位的高低与汛期水库蓄水量大小、预留防洪库容大小的关系。
材料二:近年来,丹江口水库以《丹江口水利枢纽调度规程(试行)》为基础,主要从汛前水位消落、汛期水位控制、汛末蓄水三个方面进行优化调度的探索。2021年,基于精准的降水、洪水预报,丹江口水库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调度超额完成供水计划,并首次蓄水至设计蓄水位 。上图示意汉江流域概况。下图示意优化调度方式与规程调度方式的对比。
(2)以保证防洪安全为前提,优化调度过程中,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可在防洪限制水位的基础上适度上浮。说明丹江口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可适度上浮的主要保障条件。
(3)分析与规程调度方式相比,优化调度方式的供水优势。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埃尔湖(如图)是澳大利亚海拔最低的地方,湖水深度较浅。某研学小组对埃尔湖流域开展了研究。
活动一: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埃尔湖碳储量大,是巨大的碳库。
(1)分析埃尔湖入湖碳量大的自然原因。
活动二: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和野外考察,发现埃尔湖沉积物中有多层泥炭层,有的厚度巨大。埃尔湖泥炭中的碳不易释放。旱季,强烈蒸发使湖泊水面缩小,有的地方泥沙裸露,有的地方“变成”盐壳,最厚处可达数米;雨季,若大量河水汇入,湖泊水面扩大,最大可超过 。
(2)从湖泊水面变化的角度,分析埃尔湖泥炭中的碳不易释放的主要原因。
活动三:水生软体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对水环境变化敏感。软体动物死亡后,其碳酸钙壳体保留在沉积物中成为化石,对古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指示意义。为研究埃尔湖不同时期湖水盐度的变化,同学们采集了各地层中的软体动物化石。
(3)指出如何利用采集的生物化石研究埃尔湖不同时期湖水盐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