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阅读(10分)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探春向宝玉倡议创建诗社。适值贾芸送两盆海棠花给宝玉,遂起“海棠社”。每个人 都起了一个封号。李纨当社长,迎春和惜春当副社长。(《红楼梦》) |
| B.葛朗台虽己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但过日子却一直和庄稼人差不多,喝的老是坏酒、吃 的老是烂果子,面包是自己家烤的,肉食蔬菜靠佃户供应。(《欧也妮• 葛朗台》) |
| C.馒头庵的老尼托王熙凤解决一件事情:李衙内看中了金哥,但是金哥已许配给守备之子,两家相争,老尼请王熙凤让守备家退婚。王熙凤趁机索要了三千两银子。(《红楼梦》) |
| D.索漠城人都盯着葛朗台的遗产,如果他去世,欧也妮将是唯一的继承人。有一天适逢 |
欧也妮的生日,追求的人都赶往老葛朗台家。傍晚时,守财奴的侄子夏尔来了。他一
身时新装束,摆出巴黎人的派头。他令欧也妮大为倾倒。(《欧也妮·葛朗台》)
E、薛蟠借贾政名义叫宝玉出去,让众人非常担心。晚上,薛宝钗听说宝玉回来了,便过来看宝玉。恰看见黛玉进去。待她到时,正好丫鬟之间斗气,借口宝玉吩咐不许开门让她吃了闭门羹。(《红楼梦》)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 宝玉向晴雯道:“你也不用生气,我也猜着你的心事了。我回太太去,你也大了,打发你出去好不好?”晴雯听了这话,不觉又伤心起来,含泪说道:“为什么我出去?要嫌我,变着法儿打发我出去,也不能够。”
宝玉为什么扬言要赶走晴雯?后来他们是怎样和好如初的?请简述。(《红楼梦》)
(2)“如果将来并无子女,则夫妇双方的财产,包括动产不动产,一律全部互相遗赠。”这是德·蓬风在他与欧也妮签定婚书的时候写的条款,其目的何在?结果如何?(《欧也妮·葛朗台》)
选第( )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12.11)》)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13.3)》)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写一个出自《论语·子路(13.3)》语段的成语。
《论语.颜渊(12.11)》中第一个“君”“臣”“父”“子”的词性都是______,而第二个“君”“臣”“父”“子”则为______。
孔子主张“正名”。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解说道:“在社会关系中,每一个名字包含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任何人有其名,就应当完成其责任和义务。这便是名字的意义。”请结合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名著阅读
同一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评价。请你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从褒和贬两个角度,各写一句话,对我国三国时期的人物张飞进行评价。
答:(1)褒:
(2)贬:
阅读下面《巴黎圣母院》的选段,回答问题。
“她(爱斯梅拉达)相信全城里只有两个人恨她。”
这两个人是谁?为什么恨她?
答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类);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第六十七章》)
请概括这段话反映的老子哲学观点,并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①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②,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梁惠王上》
【注释】 ①莫强:没有比它更强的。②比:替,为;一:全,都;洒:洗刷。全句说,希望为全体的死难者洗恨雪耻。③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结合选段内容,谈谈孟子对战争的看法。
简析孟子提出了哪些具体的仁政措施,目的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