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过程中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 ②试管外壁有水 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④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 ⑤二氧化锰中混有可燃物
A.②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④⑤ |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
小于空气的密度),操作为:
①从b端通入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④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⑤从a端通入氮气 ⑥从b端通入二氧化碳
其中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A.④⑥⑤②⑥ | B.④③⑤②③ | C.④①③①② | D.④③①②③ |
硼纤维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弹性,不与氯气、水反应,可与某些金属制成新型材料。在1200℃~1300℃时,氯化硼(BCl3)蒸气与干燥、纯净的氢气反应可制得硼和氯化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含硼纤维的材料可能具有耐热性 |
B.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只有两种物质为气态 |
C.氯化硼可能与水反应 |
D.该反应需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 |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把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A.a >b >c | B.c >b >a |
C.b >a =c | D.b >a >c |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 |
B |
除去氯化钠中的碳酸钠 |
加适量稀硫酸 |
C |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
加石蕊溶液 |
D |
分离铁粉和铜粉混合物 |
加足量稀硫酸、过滤 |
下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关于电解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理论上得到氧分子和氢分子的个数比为2﹕1 |
B.理论上若得到8 mL的氧气,可同时得到1 mL氢气 |
C.理论上若得到4 g氢气,可同时得到32 g氧气 |
D.该反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